![](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3652d20ea67e4ec08e35c55220399a12.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2ea99b622c5448e7ab2affbdd46c40c8.png)
著名校长李镇西曾说:“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线。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给出了她的答案: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盐,再补钙。
一、 先放“糖”,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的人
哲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但遗憾的是,中国式的父母,总是相信“爱之深,责之切”,殊不知,父母脱口而出的“抱怨”,会在不知不觉中磨掉亲子之间的爱,也磨掉了孩子心中的温暖。父母或许不知道,童年时候得不到肯定和夸奖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很深的挫败感,甚至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当中。即便取得了再大的成就,依然还是不自信。反之,如果父母能给予孩子多点尊重和认可,便能激发孩子巨大的潜力,让他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苹果之父”乔布斯,从小就是不被老师待见的“顽劣小孩儿”,当人们问及这位成功企业家背后的故事时,他笑着说:“我能成功,是因为我有一个好母亲,当所有人都认为我不好时,她也从来不曾打击过我”。
成长路上,父母只有舍得放点“糖”,用温暖的言语化成甜蜜的爱,才能滋养孩子,让他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二 、加点“盐”,让孩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有位哲学家曾说:“磨难、苦难、挣扎,这是成长的过程”。如果父母不在孩子成长路上洒一把“盐”,那么他们永远都不会生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勇气。
《钱江晚报》曾报道过一名品学兼优的四年级孩子,因为没有连任班长而当场崩溃,甚至用绝食相逼。我们不禁会感叹,仅仅是因为落选班长就要绝食,那未来等待他的那些挫折,他要怎么面对呢?
白岩松曾说:“一个人只有在不怕输的时候,你才能赢。”可遗憾的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忘记教孩子如何在“输”中成长。只有明白“输得起”的人,才能不畏艰难,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超越自我。
身为父母,我们要在孩子教育的这口大锅中加点“盐”,让孩子学会直面人生中的失败。
三、补点“钙”,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
龙应台曾说:“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既然我们不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就该让他明白,总有一天要独当一面。
曾看过一个泰国励志视频:视频中的一位水果小贩妈妈和女儿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天,孩子放学后看到同学们吃冰棍,心里很羡慕,可家里的条件无法满足这个小小的愿望,夜里,妈妈突发奇想,把菠萝切成冰棒的样子,塞进了冰桶里。第二天,女孩吃着妈妈做的冰棒,心里很开心,还兴致勃勃地帮妈妈多做了一些,想要卖出去。可整整一天也未有人光顾,妈妈只是建议她到菜市场里看看别人是怎么卖东西的。女孩认真观察了一天,有了灵感。她用蜡笔在冰桶上画上了可爱的冰棒模样,并写上“5泰铢1根,10泰铢3根”的字样。渐渐地,女孩的菠萝冰棒越卖越好。妈妈在一旁欣慰地笑了,她知道,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她一定也能过得很好。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智慧和远见。我们要知道,有时对孩子过度的宠爱,也是一种变相的伤害。就像卢梭说的:“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所以说,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在适当的时间学会把手放开,让他尽快自立。
只有给孩子适当地补点“钙”,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才能让孩子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再放盐,再补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孩子的一生打上幸福的“底色”,让他们成为温暖又坚强的人。好的家庭教育,就像一锅浓汤,必须五味俱全、营养全面,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滋养。先放糖,是给孩子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变得自信、志气昂扬;再放盐,是教会孩子直面挫折,让他们变得坚强、百折不挠;最后补钙,是教会孩子自力更生,让他们变得独立自强。糖、盐、钙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具备,才能让孩子羽翼丰满,在属于自己的蓝天里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