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石,而集体备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为了教师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科建设能力,根据教研室要求,驿城实验小学数学组于9月19日组织数学教师分年级学习了2023—2024学年(上)徐州市小学数学教师集体备课培训。
一年级:
一年级的孩子目前是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期,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之一就是加强学段间的衔接,特别是幼小衔接,要求教师强化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关联,创设生活情境,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支持学生在游戏、操作、体验等亲身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此外,强调尊重儿童现有的学习起点,接纳、包容所有学生,从"零起点"开始托举,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把握"零起点"教学的真正意义,可以帮助教师对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作有效筛选。
二年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方面,依据的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和具体目标,在统筹规划第一学段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的。选择教学内容时,还充分考虑了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于全面落实本学期数学教学的各项目标。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既注重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问的有机结合,把“导学引教”落到实处。在教学内容的编写方面,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素材;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灵活多样地呈现数学活动的线索。教材的重点: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三年级:
培训指出沟通数的运算一致性,在于理解数的运算本质是计数单位的变化。加法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减法是计数单位的递减。乘法的本质是加法,而除法的本质是减法。建立数的运算整体性和一致性,能够让学生迁移到新知学习,以及走向生活中探索创新。
四年级:
2022版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因此,良好的空间观念的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重要思想与思维准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是非常抽象的,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必须从学生的活动经验中建立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观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操作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方法。教学时,要注意结合观察或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直观思考和想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五年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探索并掌握这些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一词定位了这一内容的过程性目标,要求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得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过程中积累思维的经验和实践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怎样唤醒学生已有的面积测量经验,进而运用经验自主探究,“迸发”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所探究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就是激活已有的度量面积经验:面积度量的实质就是计算该图形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计算方法:每行面积单位数x行数。
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利用割补的方法变成长方形,用每行个数乘行数计算,体现了面积含义的本质,渗透了度量面积的思维,也体现了转化思想。
学习完种子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迁移课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时,对拼转化已操作但学生很难想到,教师适时点拨割补转化的方法,学生更容易自主建构面积计算的思维框架,两种思路互相验证,也体现了等值转换思想。
六年级: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这些图形的展开图,能说出体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换算,能辨认不同方向的形状图,能与观察的方向与相应图形对应起来在新课中属于图形的认识这一模块。会计算这些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能用公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是图形测量模块的内容。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图形的位置与运动,表面翻折,拼接问题。单元结构梳理如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本次集备活动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老师们打开了教学思路,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加深。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一定能够坚持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