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伊始,恰遇周末,趁闲暇时光,夫妻俩学一回年轻人的潇洒,说走就走的旅行,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让心灵放空。驾车前往泗洲头沿海公路,寻觅乡村田野去看山海风情。车窗外乡村风景如画,青山绿水,白墙黑瓦,徐徐而过。网红花墙,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蟹蚶港的潮水已退,成片的海涂湿洛洛地,裸露着围网、竹栏、鱼排、海田、蟹笼……还有几辆海马驰骋在滩涂上,捕捉赶海人设下的“小海鲜”。
放空的心灵随车驰行,一路眺望人间烟火,笑谈乡村景物趣事,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俩人世界。不知不觉车辆误入歧途,驶入茅洋与泗洲头的高速连接线,车到路的尽头才知偏离了沿海公路。无奈之下,驶入泗洲头村道,再沿溪而上,遇见一座公路大桥。停车细看路牌,方知是个三叉路口。直行为北上的何婆岭、儒雅洋方向;右转是回丹城方向;左转是去西溪岭、宁海的公路。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夫人说宁海有个许村,原始石屋保存较好,不妨去看看。既然是放空心灵,就随车所行,设置导航定位为“许村”。
导航提示进入215省道线,一条水泥公路呈坡形伸向远处的深山,两侧的树木高耸葱郁,遮挡住炎热的太阳,给放空心灵创设凉意的环境。渐渐地,公路两侧的村庄部落由大变小,喧闹的人声也变成了鸟鸣声,时而传来溪涧流水的潺潺声,给放空心灵播录天籁之音。山不转车在转,坡道时而陡峭,时而急转弯,犹如游乐园里的过山车。一会儿躲进树荫,一会儿潜在竹林,一会儿直上云霄浮在蓝天上,深山的景象随车而变,给放空心灵印记着山路十八弯的惊险。车至坡顶,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顺着峡谷向下延伸,山下的胡陈、力洋尽收眼底。驶出峡谷后,再走一条新建的宽畅柏油马路,直达茶院西林水库处。
水库对面有一条柏油马路,顺着深山曲折延伸盘旋。车行至半山腰,路边豁然出现一条村道水泥路,立牌写着“许村”,不假思索地转进了许村道路。渐渐地,村路越来越小,抬头前望,不见村庄踪影,路上也无游人行走,心里顿生疑惑。按常理分析古石屋是网红打卡地,想必车辆往来较多,而此路仅能通行一辆车。再观路边杂草丛生,感觉此路好像被人冷落或遗弃好久。再次查阅导航,方知古石屋不在许村,应为“许家村”,是夫人的一字之差,误入此路。途中调头再次驶入柏油路,跟随导航直达石头村停车场,抬头望见一块超大的游览广告牌,写着“许家山原古石村游览图”及石屋照片。停车场只有少量车停着,游人也三三两两的,显得空荡荡的。再看周边的房子全是石块所砌,巷道铺着石块,村庄的建筑有点破旧,觉得年代感久远,误认为此地就是原古石村。
进入村庄,走了几个巷弄,不仅游人稀少,村庄也特别冷清,根本找不到广告牌宣传的古石屋。心里正在疑惑,恰巧有位老妪走过,顺便问其古石屋在哪儿。老妪伸手前指,前方有一小径通往原古石村,是在山的那一边。只听懂老妪说此地是许民村,不是石头村,而后的方言就听不明白。我俩顺着老妪所指的小道曲折前行,两侧的梯田种着蕃薯与各种花卉,可惜花草全已枯萎,只有碧绿的蕃薯茎叶掩遮着黄土,将铜板石小道显现的有点儿年代岁月。行至一座木制的古道驿站长廊,再眺望远处的绿色树荫,村庄若隐若现,让游客对古村顿生神秘与好奇。步入一条长满青苔的石径古道,两侧树荫遮挡住秋日的太阳,让行人顿觉凉意阵阵,惬意地享受着古道的宁静与清凉。
恍然间来到一座水库堤坝,满眼是青铜色的石块。水库不大,但堤坝很高,水质清澈,深不见底。据说水库原本是个采石场,石头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纹理细腻,颜色呈青铜色,俗称“铜板石”。开采时易成块石或石板状,是上好的建筑材料。经过村民几百年的开采,才形成边上的水库--牛头水库。堤岸两侧各建一扇拱形石门,寓意古村庄的进出大门。水库岸里的树木葱郁,青铜色的石墙倒映在水库中,一股原始古村落迎面映入眼里,情不自禁地加快步伐,想把自己融入古村空间,静静地漫步在原古石屋的苍桑岁月中。
沿着水库边上的石拱门走,有一块面积不大的广场,满地铺着铜板石。建有坐北朝南的叶氏宗祠与洪天庙,以及村民聚集娱乐的戏台与议事的“石间于茶”厢房。西首为原古石屋的居民区。该广场据叶氏宗谱记载,许家山村始建于南宋末年,右丞相叶梦鼎一族叶大卿父子从宁海胡陈东仓避乱迁徙至此,后来又增加了张、王、胡三姓,此四姓祖上不乏乡贤名臣,其中最著名的四位分别为叶梦鼎、张纯诚、王俊华和胡献来,后来尊为“许家山四贤”,四贤广场由此得名。
往西行走是一条不足二米宽的石板巷,道路铺设较为考究,大小不一的铜板石块横竖排列有序、紧密,显得十分牢固;整条巷道呈坡状向里延伸,曲直度随地势与石屋建筑而行,既没有一眼望穿的直巷弄,也没有迷宫式的弯曲弄,每走至一个十字巷口,都能望见另外一个巷口,既保证村民日常生活劳作的安全,又能给行人错觉此巷悠长与幽静。两侧石屋依巷而建,每幢石屋墙墙相连。房子外墙全是铜板石所砌,房内以木柱与木板相间隔,屋顶盖有黑色瓦片,形成一层或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整个石屋的墙面张满了青苔与青藤,与铜板石块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牢牢地把原古石屋的岁月印记的石缝里。一条清澈的溪水沿着已经修善的石屋墙脚从上流下,石屋门口用小桥延伸至巷道,竖着各种特色小吃或作坊的招牌。对面大多是破败的石屋,已无房顶与瓦片,只剩下铜板石块的石墙。唯有小桥边的花卉盆景与残墙上的野花相互摇曳,吐露着古石屋的前世今缘。
顺着小溪前行,一座造型简约而别致的池塘,瀑布从石屋墙里流出,池中央栽有荷花,在瀑布水流的冲击下,盛开的荷花似婷婷玉立的美人向游客打招呼。池塘边有一幢超级大的四合院,又称之为“大道地”,村妇正在自家门口的小溪中洗涤碗筷。巷道口立有一块指示牌,写着“宁象古道”,让我远道而来的象山人为之心动,仔细阅读方知此路是象山县通往宁海县府的主要官道。古道穿村这段又叫墙门街,旧时街边曾商铺林立。顺着宁象古道前行一段巷道,确实有一处石屋一字展开,形似街面商铺。如今石屋已用来展示 “许家山石头博物馆”。馆内展示着上千件奇石藏品,其中“石头宴满汉全席”,菜品形象逼真,禽肉鱼虾栩栩如生,让游客惊叹不已。
展馆前方有一平坦地,有村民在大树底下设摊买卖农家产品,不远处还有一幢现代式的房屋--游览中心。大树背后立着村庄公示牌,走近细观村况,方知许民村是一个行政村,下辖3个自然村,许家山(长坪、小庵),民户田和许村。难怪导航石头村时,许民村的停车场是目的地。我心中的疑虑豁然解决,信步迈向石头村的村顶。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从岗顶通向茶院乡的柏油马路,已成为石头村的新村口,停车场边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铜板石,“许家山”烫金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耀眼。
返回时,正好遇见几名老外也在石屋里走访窜巷,就跟在其后,一起游览了石村瓷坊、牛棚、老屋酒楼、古烧作坊……从他们重复的语言中我听懂“beautiful”(美丽),以及大拇指的翘起,好像懂得老外对古石屋保存完整的赞许。特别是经过古民居遗址时,原古石屋的苍荑仿佛是时空岁月的凝固,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会发自内心地考问自己,人类将如何善待自然。
当我俩从狭窄的“情人古巷”走出,再回到“四贤广场”,仿佛是人生岁月的穿越,心灵放空的飘游,才懂得岁月静好里的舍与得。我情不自禁地牵住夫人的手,踩着远古的铜板石,悠悠然地朝许民村的停车场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