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张雪峰手把手教你填报高考志愿》学习笔记(2)

飞鸥妈妈
创建于2023-09-19
阅读 12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关于赋分制:


以前只看卷面分的弊端是,你某一学科学得再好,只要你高考那年,你的优势学科出题偏难,就无法提现考生整体水平和真正实力。


所以改为赋分制,考察学生在他自己的选科内的百分比,而不是单纯地看分数。能够大大缓解因为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导致分数不公平的现象。山东省赋分制最高100分,最低21分。


比如有10万人选择了生物,那成绩前1%也就是1000人赋分后能得到100分。


所以不要被看到的分数吓到,要看真正的本科录取率,包括“双一流”高校的录取率,而不是看某个地方高考的分数线是多少。

高考志愿填报模式:


1、“专业+学校”模式,优点:自主选择,无调剂,考生所报的专业一定是自己想上的,最后被录取的专业不可能是自己没有报的,充分满足考生和家长的需求。


缺点:“专业+学校”组合实在太多了,例如山东省可以报考96个志愿,工作量巨大。

各个省市给的资料不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


关键:要先搞清楚“城市、学校、专业”之间你到底哪个为向导!是一定要去某个发达地区,还是一定要上某个所谓的名校,还是一定要学自己认定的专业?一定先想好!


如果以专业为向导的话,一定要理解两个概念:一级学科(专业大类)&二级学科(专业细分)。


2.“院校+专业组”模式,高校把各个专业的选科要求与专业结合起来,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组合成为一个“专业组”。考生在“专业组”内,挑选要报考的具体专业(大多是6个专业)


优点:志愿填报数量没有上一个模式那么多,选择相对容易。


缺点:1.仍然可能会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2.有些文理兼招的专业是否“物理历史分列计划”成为关键。如果某一个学校中文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都是“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无要求”的话,中文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就可能是同一个“专业组”,那么如果中文专业没录取,就有可能会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去,两者相差甚大。


如果有的专业首选科目是“物理或历史均可”,一定要搞清楚同专业组里有没有这样相差甚远的专业,避免被调剂得太违背个人意愿。


注意:用自己的成绩位次对比出往年大概能上的学校区间,不要忽略那些招生位次不高,但是有可能存在王牌专业的院校。


总结一句话,就是“院校+专业组”填报模式的同学,注意专业分组和组内调剂!

阅读 12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