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呼市托克托县的河口村朔流而上,黄河走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拐弯。沿河出现了三块大的平原,即土默川平原、巴彦淖尔平原和银川平原。三者组成了黄河的河套地区,其中土默川为前套、巴彦淖尔为后套、宁夏银川为西套。所谓天下黄河富河套,说的就是这里。
《图1》黄河几字湾上的河套平原
河套平原属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率小于200毫米,但蒸发量却大于2000毫米,理论上讲它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偏偏靠着黄河,是河水的滋养,硬生生地变出了一个鱼米之乡。这次的黄河之行就是要亲眼看看这块风水宝地。
2023年8月29日,从北京驱车近600公里,来到了内蒙呼市托克托县的河口村。此行的出发点就是位于北纬40°13′10″东经111°11′04″的黄河上中游分界牌。上次(2023年5月11日)正是从这里出发沿晋陕大峡谷下行到风陵渡的。而这次则是要朔流而上穿越整个河套平原的。
《图2》黄河上中游分界碑
托克托叫“云中城”。公元前390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云中郡为36郡之一。公元1392年筑东胜卫城,现为我国夯土板筑古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池。
《图3》东胜卫城1
《图4》东胜卫城1
《图5》东胜卫城城墙
天很晴,蓝天上是拉成丝的白云。沿岸边的防汛公路向西,先是河口村的村舍。红顶白墙的房子特别醒目,建筑风格很汉化。查了一下托克托县的人口分布,17万居民中仅有蒙古族0.46万,其它少数民族0.13万,剩下的基本都是汉人。这应该追溯到清朝中后期以来的汉族移民潮,即当年的走西口。那时大量的山西人向北越过长城进入内蒙,首先遇到的就是这块叫作土默川的平原。这里是平地又有黄河水,很适于农耕。所以,这批人就留了下来。
《图6》河口村的民居
河口村的西南是一大片湿地,水泡子一个连着一个。接近黄河的地方有一个拦水闸,这是黄河支流大黑河的入黄口。沿河的路叫防汛路,大黑河的闸口叫防汛闸口。这里不提引黄灌溉,反倒是防着黄河,原因是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这是黄河上游最后的平原,黄河水由西向东流,但不久就到了拐弯处,水向南流进了晋陕大峡谷。逢上游发水,黄河水淤在平原处进不了大峡谷时就只能冲击两岸,一次汛情就能很轻松的冲毁几百亩良田。所以,防汛是头等大事。
《图7》河口村附近的黄河防汛公路
《图8》大黑河防凌防汛拦水闸远景
《图9》大黑河防凌防汛拦水闸近景
《图10》河口村附近的黄河大桥
《图11》黄河防汛公路上的牧羊人
再往西,防汛公路变成了S315沿黄公路,它稍微离开了河岸,也由曲曲弯弯变成了笔直的大道。路旁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绿油油的庄稼和牧草铺满了大地。它们长势都非常好,水浇的很足。
《图12》S315沿黄公路
《图13》S315沿黄公路旁的村庄
《图14》S315沿黄公路旁的村庄
所谓的土默川平原在阴山中段南部,它由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等几个旗县组成。北靠大青山,南依黄河,西起包头市郊的东乌不拉沟口,东至和林格尔的蛮汉山。它东西长330公里,南北为19~200公里。地图上看是个倒三角,是由黄河及支流大黑河冲击而成的,面积2.5万平方公里,以农牧业为主,有耕地、林地、牧场等786万亩。很遗憾,没有查到粮食作物的数据,所以黄河富河套的的富没法来描述。
《图15》土默川平原的示意图
土默川平原北高南低,大黑河从北面的大青山西南流经呼市,然后一路南下行236公里到河口村后注入黄河。与大黑河垂直的有若干条东西走向的季节性河流,如宝贝河、银号河、什拉乌素河等、每逢夏季雨水丰沛时节,各河之水汇聚于大黑河,然后泻入黄河。这些河流沣水时,它们从北向南灌溉农田。如遇黄河水涨倒漾,则黄河水就从南向北地灌溉大地。这就是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黄河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