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罗小镇
吊罗百香果产业 调研
环境资源:地处吊罗山山脉山脚下,水资源丰富是万泉河的发源地之一,泉水水质清澈纯净、晶莹透亮和冷冽甘甜甚至能直接饮用。山谷地势开阔,光照充足,光照强度高,年平均气温23°,最高气温38°,最低3°,符合百香果生长最佳温度。果园建设于河岸旁,取水灌溉与降雨排水都非常方便。
百香果园发展优势:
品种优秀:种植选择钦蜜九号百香果。味道佳,纯甜品种,甜度高,甜度达到18~22度(比其它品种高1~2度),果脐刚刚由青色变白色,就清甜可口无酸味,青皮就甜,7成熟即可以采摘,很适合鲜食,7成熟到10成熟皆有不同风味,果形饱满圆润。抗病毒病能力强,生长健壮,比台农一号和一般普通黄金更抗病毒。更容易管理,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0-35度,36℃高温挂果率也还可以;容易开花结果,自花授粉,不需要人工授粉,坐果率高,产量较高,可密植可与玉米等作物一起种植。且果实耐储存,常温可保存10天以上,适合长途运输。
采摘优势:种植周期短半年一熟,一月播种一月长果3月可成熟,第5月份即可采摘,一批果三天一摘,可采摘期至春节前,大中果主要集中在主枝侧枝。由于白香果种植特点,有由果藤覆盖满的藤架有相较于其他水果游客采摘体验感更好,且是无工具采摘安全性更高采摘简单易上手,灌溉方式是滴灌,游客采摘不影响正常灌溉。
市场优势:经考察,于省内,目前海南省百香果种植普遍在几亩到几十亩,规模不大。在陵水和万宁上百亩的百香果园也只有一两个,产量也供不应求;于国内,目前我国百香果产业尚未成熟,目前国内销售的百香果果汁都是从泰国,台湾进口过来的,纵观百香果产业角度来看,不单鲜果深受欢迎,果汁市场也是个空白。
其他基础信息补充:乡政府支持发展,目前亩产量为3000斤,目前种植面积为20亩且有扩产意愿与行动,曾尝试百香果蜂蜜,但销售渠道缺失,出卖无门告终。
销售策略与实施:
采用线上线下销售并行方式,线上销售靠朋友圈宣传,抖直播(账号经营未形成体系)以现摘现发为卖点下单发货发货,与由淘宝贩卖或者合作分销。线下销售主要为与公司签订合同作为材料供应商出售,与批发给水果市场。
2021年10月,琼中吊罗山什合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海南省钦密9号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目前本国园未建立地方企业与品牌,也未进行其他副产品的相关生产与线下零售。
包装设计意向与其他:
希望以本款百香果七成熟形象与当地风景为素材进行设计,风格要求写实,目前无宣传语。包装容量要求为5kg,分为大小果分装与混装,产品定位为亲民,老少皆宜,价格中等。客户群体广泛,多数以为女性。
青芽团队和邓运健项目负责人合照
苗族三色饭
海南苗族注重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海南苗族来自于广西瑶族(过山瑶),于明末由朝廷调遣海南戍守,加强海南防卫,而三月三便是苗兵的渡海日。这部分苗兵其中分为五大姓,,五色饭五色红、黄、蓝、黑、白便是用于依次象征海南苗族五大姓氏蒋、赵、李、邓、盘,依次代表方位南、中、东、北、西。然,在渡海过程中遭遇意外五色染料植物种子中蓝色染料种子丢失,且与三月三对应,故转变为现三色饭红、黄、黑,多于三月三时制作完成用于纪念先祖,其他区制作时间也无忌讳。
制作材料:
以糯米为附色载体,染料有:红----红蓝藤,黄----黄姜,蓝----蝶豆花,黑----元宝枫叶,白----糯米本身的颜色。工具上出现革新从原来的杵臼到家用小型绞碎机,从传统蒸饭的木桶变成了现代电饭煲。
三色饭制作流程:
制作流程分为材料处理,糯米上色与蒸煮。
1. 材料处理:糯米用凉水洗净后晾干备用;元宝枫枫叶选取绿色 的枫叶,用凉水密封浸泡两天,取汁水小火煮至七十度左右,加热至颜色由深绿灰色转变为深蓝灰色即可盛出备用。红蓝藤用洗净后加水煮至水变为红褐色即可盛出备用。黄姜打碎后用纱布包裹在温水中挤压过滤,温水变成姜黄色即可准备染色,以上水量与染料的比决定染完颜色的浓郁程度。
2. 糯米上色:将处理好的糯米放入备用的染料水中不断搅拌揉搓上色,三分颜色同样操作,等待水温将下至将近三、四十度后静置两小时固色。
3. 蒸煮:上色完毕的糯米捞出用凉水冲洗过后放入电饭锅或木桶,蒸煮约1.5h至熟了取出均匀摆放三种颜色即可。
团队与三色饭传承人和照
苗歌
历史源流:
苗族历史渊远流长 但由于历史上并无文字 因此 口传文学 — 苗族 古歌便成为苗族先民一代一代记载历史述说往事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
海南吊罗山新安村苗族民歌特点:
苗歌歌词整齐,七字四句式,为一节或为一首
演唱形式有个人独唱,两人对唱,多人合唱,重唱。
歌曲高亢,悠长婉转,鼻音浓重,古朴清冽,神秘色彩浓郁
唱法:
苗族民歌分为:
长调,深沉悠长,,每句后面多次重复上一句词曲,像弯曲的河水反反复复。
短调,短调则不重复一字一句的唱下去
念诗调为海南吊罗山乡新安村独有曲调唱法,一九三几年为新安村先祖在海南吊罗山所创。
题材:
苗族民歌题材有叙事歌———有创世神话故事,历史传统故事等的长篇民歌;祭典歌———有祭祀灶神、天神、坛官等内容民歌;礼俗歌———有迎春、迎神、饮酒等内容民歌;爱情歌———它是海南苗族生活的写照,相思约会、求婚探情、嘲讽戏谑、盟山誓海、离别思念、成亲逗趣、逃婚等都有所咏唱。
传承情况:
传承人陈启珍为自其祖先陈大圆迁海南省第五代,因自小便喜爱苗歌自发学习传承。海南苗族苗歌穿承人稀少,吊罗山乡新安村苗歌传承人也仅此一位。
吊罗山乡新安村苗歌唱的苗语与日常交流的苗歌不是同种,加之年轻人不够感兴趣传承人难觅。歌曲无乐器,古早时有根据苗歌格律来编排的舞蹈,然今已消失无踪影,目前与苗歌搭配的舞蹈主要按照目前流行节拍编舞。
陈启珍老师务农回来的妻子
陈启珍老师自己谱的词
《歌唱祖国美好》
苗族织锦
苗绣蜡染
受访人:赵金海 年龄:53 学习技艺时间:45年
历史源流:
苗绣蜡染是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自古苗瑶是一家,民族之间相同点多,瑶族也传承有古老漂亮的刺绣蜡染,海南苗族原为广西地区”过山瑶“是岭南瑶族之一,根据国家民族识别“名从主人”的政策,海南苗族已没有更改民族名称的必要了故未改为瑶族。海南苗绣蜡染技艺跟随驻扎海南的苗兵来到海南。
苗族历史渊远流长,但历史上并无文字。在对苗族妇女服饰的了解中我们发现苗族妇女的服饰以其特有的方式发挥着类似文字的功能它以一种可见的形式和苗族古歌以无形的形式一起对苗族文化的传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苗族妇女服装样式花纹 图案,包括一些饰品,并不简单地是一种装饰的需要许多图案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不仅记载着苗族的历史,记录着苗族先民的生活,表达着他们的喜恕哀乐。
服饰:
海南苗族服饰文化特色十足,苗人尚黑,均以黑布为底,古朴深邃的服饰图案、沉稳而又富有变化的服饰色彩以及别具一格的染布、刺绣工艺,内涵十足。海南苗族花式相对于其他苗族较少,然,海南苗族服饰也在不断革新,款式越来越时尚,装饰越来越多,新的纹样也越来越多。
赵海金老师给我们实操如何编织绑腿
黎族织锦
历史源流:
杞方言黎族分布较广,主要聚居在五指山腹地的周边地区——五指山市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这2县1市,部分散居 在昌江 、陵水 、乐东 、万宁、琼海等市县,人口约占黎族人口的24%。黎族传统服饰中采取自纺 、自染 、自织 、自绣等手工艺。与南方许多民族一样,黎族杞方言区女子服饰采取的是上衣下裙形式组成,其服饰具有织绣一体 、图必有意的特点。
服饰:
组件
绣花带 、上衣 、筒裙、头钗、项圈胸挂、手环、脚环
绣花带。带穗织花,下垂串珠绣花装饰,系配于额间装饰。
上衣。对襟,立领,窄袖无纽,黑色棉麻材质。上衣所有裁片 都使用 白色滚边装饰 。先将裁片的毛边用白色的布条包边,然后再接缝在一起。白色的边缘在以黑色或蓝色为底的上衣上非常突出,黑白对比分明。袖口一般有两种装饰形式:白条贴边或滚边除 了传统的白色滚边、金属扣饰及袖口贴边 外,增加了前片、后片和袖片部分的刺绣装饰。下摆 处分别刺绣彩色方形纹饰,一般左边装饰绣片兼作衣袋, 以上方的条状花纹作为分割。后片常绣大片植物花卉纹,或象征家族的房形纹路。
筒裙。长度或及膝或及脚踝,合体紧身凉爽通风又便于行动。材料为一体成形的彩色织锦,醒目的大片纹样自臀部以下开始,其上相较稀疏或无,纹样多种重复连续,承条状排列,繁杂不乱,富有美感。搭配局部装饰的上衣穿搭层次丰富富有空间感。
头钗。有的以八只重复纹样的片状钗为组合,其合为扇形,各钗下垂相同材质的小鱼片状流苏,有的为簪形或叉形;以錾刻工艺制作,材质银或锡或铝
。
项圈胸挂。多层月牙,下垂鱼形银杏叶形流苏装饰,同时中间下垂单个或多个圆形装饰。以錾刻工艺制作,材质银或锡或铝。
手环、脚环。圆环形,以錾刻工艺制作,材质银或锡或铝
工具材料:
距织腰机,棉麻丝线,针线、剪刀
踞腰织机。亦称腰机,黎族传统纺织工具。一般由腰力棍、打纬木刀、拉经棍等构件组成。在织布时席地而坐,绑着腰带,用双足踩织机经线木棍。
工艺:
制作过程:
织布时腰系藤腰带席地而坐,腰与腿将织布绷直,纬线配合上下经线按照特定程序穿梭,再用木刀砍实如此往复经纬相织织成黎锦。再用彩线在织制的图案上进行描绣即可呈现最后纹样。
试穿黎族传统服饰和老师的合照
最后还是由衷的感谢:感谢带队老师梁子的指导工作以及吊罗山乡人民政府和各位负责人非遗传承老师对我们团队的配合与支持,感谢团队中各项目负责同学,大家的努力协作使青芽团队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青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