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区是福州市历史古迹保存最多的区域,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进文物有效利用,助力文化传承发展。
一、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体系,强化文物安全责任落实
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必须时刻保护好文物安全。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文物保护利用需要,仓山区陆续出台了《仓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仓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九条措施的通知》和《仓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征迁过程中保留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通知》等,进一步健全了仓山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机制,使文物保护工作有了全面细致、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件。
二、推动文物保护修缮工作,赋予文物建筑新内涵
文物建筑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明血脉的延续,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仓山区积极推动文物保护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一方面加强文物修缮工作,近年来陆续完成螺洲奎光阁的全面修缮、陈氏五楼、螺洲天后宫、螺女庙的养护性修缮工作,以及阳岐严复墓、严复故居的保护修缮工程等;另一方面陆续下拨经费用于林浦泰山宫、林浦木牌坊、濂江书院等重点文物建筑的日常养护性修缮和白蚁防治。
三、以文物建筑资源为载体,举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公共文化活动
仓山区具有丰富的文物建筑资源,以文物建筑资源为载体举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文物建筑融入当代百姓的生活。螺洲孔庙每年举办祭孔典礼,在林浦泰山宫举办国学讲堂、中秋摆塔、古村端午会及粽香好佳节下乡等活动,让老百姓在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加深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同,并提升文物建筑吸引力,使沉睡多年的文物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积极推动乡村博物馆活化利用,让群众走近文物、深入了解文化历史
仓山作为拥有 440 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文化老城,是福州市历史古迹保存最多的区域,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战地。乡村博物馆就是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仓山区已有郭宅博物馆、仓山镇琉球纪念馆及螺洲名贤文博馆等22座乡村博物馆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其中,阳岐严复纪念馆、建新台屿乡村博物馆、螺洲镇名贤文博馆、林森纪念馆及闽海关文化展览馆等13座乡村博物馆是利用文物建筑为博物馆场所,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数量占现有乡村博物馆完成总数的一半以上。
下一步,仓山区将继续致力于整合、挖掘全区文物资源,合理开发、活化利用,确保修一处、成一处,用一处、活一处,让仓山区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