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永嘉之乱”后,朝廷动荡,民不聊生。中原大乱,大批的北方人民和士族,纷纷渡江南迁。萧何第20世孙,时任淮阴县令的萧整,率领萧氏宗族、部曲、宾客数百人,从东海兰陵郡向南迁徙。
朝廷为了便于管理,依照他们原来的籍贯设置侨州兰陵郡县,另立户籍,史称“南兰陵”,将居住东城里的萧氏,称为“南兰陵萧氏”。
东城里村,是丹阳市内重要的文物遗迹,也是齐梁帝王故里的重要历史座标
东城里村,位于丹阳经济开发区东部的张巷行政村。这是民国时期的地图。
从丹阳市东部的开发区,新建了东城里路,可直达东城里村。
前几年,丹阳市政府打造的中华齐梁文化旅游区。
现在张巷行政村辖下的东城里村南侧入村牌匾。
现在张巷行政村辖下的东城里村东侧入村牌坊
隶属于丹阳经济开发区的张巷行政村委员会驻地,就设立在东城里村。
竖立在东城里村的石刻。
保存在东城里的齐高帝萧道成祖宅遗址。它不似北方建筑那样高大,也不及徽派建筑那样张扬,没有精美的雕花,却含蓄地用砖头砌嵌出“丁”字,寓意人丁兴旺。门内南侧民居已被拆除,北侧一排尚存考究的晚清阁楼建筑。
这里处于龙脊的前部位置,旧时有酒坊、油坊、磨坊等,到了时令八节更是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这里处于龙脊的前部位置,旧时有酒坊、油坊、磨坊等,到了时令八节更是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周围还有几幢这样的小门额,在其背面有祖传下来的匾额“青龙镇宅”。古籍记载萧道成生下来时,遍身有龙麟纹;萧道成的第一个儿子萧赜,小名龙儿。这青龙镇宅应了萧道成家族是龙的传人,故有此匾额,延续下来,真的相当珍贵。
在东城里村西南侧,有东大、西小两个紧靠着的池塘,村民传说大的池塘,地势高一点,是过去萧氏宗族人用来淘米洗菜的塘;小的池塘,是萧道成小时候在这里洗笔砚的塘。
萧道成在东城里生活了10多年。13岁后,跟随父亲到京城建康鸡笼山学馆。齐高帝萧道成书法家的基础,就是在东城里村打下的。
梁武帝萧衍到达南兰陵,拜谒父母的建陵、到亡妻郗皇后修陵祭祀、在皇业寺设法会。
东城里的萧氏宗亲,用东城里山上遍地的里蒜,做饼招待梁武帝,让皇帝回朝后也不会忘记里(故里)人。东城里村的“里蒜饼”一直传承到现在。
东城里的萧氏宗亲,用东城里山上遍地的里蒜,做饼招待梁武帝,让皇帝回朝后也不会忘记里(故里)人。东城里村的“里蒜饼”一直传承到现在。
齐梁帝王陵墓石刻的石头,取自南京青龙山。石头由秦淮河经句容的破岗渎(上容渎),再经延陵的香草河入大运河到陵口,通过萧港(萧梁河)运到陵区。
东城里村东南方向的萧梁河还在发挥着排灌作用,惠泽着两岸百姓。这是通往丹阳北站(京沪高铁)修复后的萧梁河上的桥梁。
皇业寺在东城里东北位置,是由梁武帝萧衍敕建的江南名寺,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更是“千年寺院皇家庙”。是丹阳市重要的文物遗迹,也是齐梁帝王故里的重要历史座标。
梁大同十年(544年)三月,81岁的梁武帝萧衍,回到阔别50余年的故乡,拜谒建陵,并在皇基寺设法会,诏赐兰陵老少。
唐朝时,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将“皇基”改为“皇业”。元代称“戒珠院”,明宣德年间重建,复名皇业寺。
2022年春天,在皇业寺旁,发现六朝时期的墓葬。
这是六朝墓葬考古后的照片。三顺一丁的六朝建墓风格。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东城里邻村发现了一块罕见唐代神龙年间的“地券”砖雕。现存部分文字内容为:×安××岁次甲辰三×丙午润州曲阿县嘉德乡故亡××法恭尸柩墓於郭东廿五里东城村西南一里大唐神龙元年三×二日改於祁林。
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丹阳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开发区分会组织,由丹阳市历史文化爱好者参与,在东城里村设立工作室。
东城里齐梁文化工作室的建立,一是可为丹阳的文史爱好者提供了研究齐梁文化的场所;二是为东城里村民了解本村历史文化的底蕴提供帮助;三是可作为萧氏宗亲和外地文友了解丹阳境内的齐梁文化的窗口;四是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活动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