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日志
秋风送爽,在嘉应学院百年大楼,我们迎来了2023年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项目“中学化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的首日培训学习。
9月18日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化学教研员,中学化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程俊老师为研修班的老师们作了题为《从知识到素养的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第二阶段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张秀莲教授开展《课题申报、中期汇报、结题、论文撰写》专题讲座。
一、从知识到素养,彰显学科之美
程俊老师从“知识到素养的课堂如何评判?”、“知识到素养的课堂如何实现?”两个方面展开了阐述,通过《乙酸》、《乙烯》、《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3个优秀课例的分享和分析让老师们深刻感受到了在一线化学教学的课堂中实现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化州第一中学朱耀婷老师课例展示
蕉岭中学的刘婕老师认为朱耀婷老师的课以“水杨酸的发现与合成史”引入,围绕“改良水杨酸”为情境主线,利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学习,完成正逆向合成路线思维模型的构建。其中总结了正向合成路线的方法为:碳骨架构建、官能团转化,逆向合成路线的关键为“断”,即如何产物如何断键逆推原料。这个“断”也是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搞清楚如何断键,也是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重点。刘老师非常喜欢朱老师最后的总结:上帝创造了世界,化学家在旁边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这节课也达到了程俊老师所说的内容之知,方法之知,精神之知,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课堂教学。
同时,刘老师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刘老师认为本节课以化学史引入,在课程最后可以进行升华。科学家从发现水杨酸到改良水杨酸,必然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与艰辛,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不易与科学家们的伟大。
程老师认为:素养培养的课堂是指向学生的高级知识和高阶思维的课堂,是指向发展核心素养、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课堂,是深度学习的课堂。
素养培养的课堂不是颠覆性的课堂,如何搭建知识到素养的桥梁是关键。教师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知识的教育价值的前提下,对知识进行加工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财富,才能转化为素养、成为力量。实现素养培养的课堂关键在于深挖教材和课标,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教材、关注价值、关注学情,通过寻找情境、设计问题与活动以回应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从知识的结构化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形成学科思想、方法,感悟浸润学科之美的三个进阶层次。
二、从教学到教研,提升教师素养
张秀莲教授针对老师们关注的专业发展问题,为老师们详细解读了化学教研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的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
张教授提出,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息息相关,在进行化学教研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个人的专业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需求联系起来,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张教授对老师们撰写的课题、论文选题进行了点评,也对老师们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解答,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三、学无止境,行以致远
一天的培训,紧张而充实,老师们收获满满。现将部分心得整理如下: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魏清远老师
程俊老师的《从知识到素养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首先介绍了华附李佳老师和省实杨兰兰老师的同课异构案例《高一必修 乙酸》,以他们的课例分析和对比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从知识到素养的教学设计。
程老师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从知识到素养的课堂如何评判。
接下来又结合茂名朱耀婷老师的《有机合成路线》教学实录,具体分析了从知识到素养的课堂如何实现。
案例生动形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意义,领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美,懂得化学核心素养的是学生内化于心的能量、外化于行的成就,是化学教师实现课堂幸福感的彼岸。
平远中学黄伟荣老师
今天有幸聆听了程俊老师的专题讲座《从知识到素养的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
程老师首先围绕本次讲座的主题,分享提纲:从知识到素养的课堂如何评判?从知识到素养的课堂如何实现?与学员们分享了她所理解的“化学核心素养”,接着结合她的教学实践经历与最前沿的高考学科动向,具体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接着程老师引用了三节真实的课堂案例,这三节课堂案例都体现出授课教师较高的化学理解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程老师指出课堂教学设计既要抓住“核心知识构建、核心知识的运用、考点的策略构建”,又要着眼“内在思维显性化、难点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精细化、语言表达精准化”。强调“情境贯穿,激发学习兴趣”、“问题设置,促进深度思维”、“多样活动,丰富课堂生态”。核心素养的时代意义,在于“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追求。从“知识”到“素养”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范围,要把知识和素养都放在课堂教学目标中去;第二是重心,要把关注知识转移到关注素养上去。教学目标要基于三个研究:研究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体系、内容功能的基础上确定目标;研究学生认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特点来确定目标;研究教学方式,基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达成目标。
今天的讲座让我更加认识到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和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挖掘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素材、创设更多的情境,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梅县区华侨中学杜雨倩老师
程俊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程老师首先通过两个鲜活的案例给我们讲解:从知识到素养的课堂如何评价?引导我们评价一堂课有没有达到"素养"要求,除了要从情景线、知识线、能力线等角度进行评价外,还要注意上课老师有无根据教材内容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等。
然后程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知识到素养的课堂如何实现?程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乙烯""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两个很好的教学案例,让我们领略了"知识到素养"的课堂魅力。通过这两个案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从知识本位向学生素养发展的桥梁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要落实素养目标首先必须从"三关注"向"三阶段"转化,即关注教材→教什么、关注价值→到哪里去、关注学情→学生现在在哪里?然后我们才能通过课标、教纲和学情分析,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用对应的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情景,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设置相应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最后通过性质预测、实验探究、拓展迁移等阶段教学实施,建立研究思路,构建研究模型,从而实现从知识点课时教学走向基于探究发展进阶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认识素养的发展。
听了程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素养"是什么,知道了知识与素养间的关系,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可教、可学、可测的。她为我们的教学、教改指明了方向。反观自己以前的教学,离素养教学还有点距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沿这个方向奋力前进,尽量让我们的课堂鲜活、高效起来。
兴宁市第一中学王卓雄老师
今天下午,听取了张秀莲教授对课题申报、中期报告、结题和论文撰写的详细讲解。这场讲座犹如一场知识的盛宴,使我在研究和学术方面收获颇丰。
首先,张教授的讲解使我更加明白了课题申报的整个流程。中期报告的撰写并不只是简单的进度更新,更是对研究进度的全面把控,以检查是否按照预期进行。同时,这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对潜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和评估。对于结题报告,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明确的研究成果总结,对研究的目标和结果进行明确的阐述。这一部分不仅需要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充分的自我评估,还需要展示研究成果对现有知识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何贡献。
其次,张教授对论文撰写的讲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论文的撰写不仅仅是将研究结果进行简单的陈述,更是一种科学思维的体现。它需要清晰地提出研究问题,阐述研究方法和过程,分析并解释结果,然后得出结论。同时,高质量的论文更需要精炼的文字,良好的逻辑和严谨的引用。
总的来说,这次讲座不仅提供了实用的知识和技巧,也激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我认识到,中期报告结题和论文撰写不仅是研究的必经之路,更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我相信,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我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保持开放的心态,继续探索和创新。
五华县高级中学魏伟兰老师
张教授亲授我们一线教师在辛勤耕耘的同时如何让自己向上向内发展,做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者型教师,在培育祖国花朵的同时以课题,论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行动,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如何正确精准拟定课题方向,题目,不辞辛劳手把手教我们跨过雷区,甚至立项具体事项,论文书写步骤,通过亲身记历告诉我们雁过留声,不断积累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成就!相信在光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是可以成功到达目的地的,奥利给!
大埔县虎山中学李洪永老师
今天有幸聆听了张秀莲教授题为《课题项目申报、中期汇报、结题、论文撰写》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让我真正了解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好处。
正所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做好一个课题研究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总是在深入揭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首先要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然后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收集与分析有关的教育研究资料。需要对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回顾;对面临的各种教育现象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教育实际问题进行整理、辨析;要立足广东,反映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水平,着眼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体现地方特色,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鼓励以论文和研究报告作为项目的最终成果进行申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以前自己做过的课题也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的课题研究也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今后要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信心,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
我们相信,这次的培训是一次契机,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也将用我们所学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实现自己的教坛之梦。
撰稿:曾聪
编辑:赖炼华
图片:追梦人(第二小组)
审核:魏清远、李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