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57.15万人。年均降水量312毫米。会宁县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方。 1936年10月,中国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新转折点。会师圣地有邓小平同志题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和由120多名将军题词的“将帅碑林”,徐向前同志题名的“红军联欢会址”,还有刘华清同志题名的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等19个景点组成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 会宁县还是西北的高考“状元县”。会宁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会宁县已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2万人。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已有500人,仅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区就有240多名会宁学子。(来自网络)
初中时,我知道会宁是红军会师的地方,是甘肃省的一个地名,是历史书上的一个符号;高中时,从班主任口中了解到会宁,是老师苦教学生苦学,是全省的教育模范县;后来啊,上了大学和参加工作,也不止一次听到会宁耀眼夺目的高考升学率,是我们学习的表率;今天,带着仰慕的心,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到这个地方……
一路上,望着和我们一样的大山长满了层层的松树,心中不禁想:大山变绿的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大山的背后,又有怎样一群为自己而战的人……
进入县城,土气十足,街道上成片成堆的泥……
参观会师塔
怀着这样的心情和疑问,来到了红军会师的会师塔,别具一格的建筑,苍劲有力的题词,两旁青绿的松树,都让人肃然起敬……
庄严肃穆的会师门不由的让人思绪万千,不禁回忆起自己从历史书中了解的那个时候的烽火,那个年代的苦难,那个时代的精神……
纪念馆中的资料、雕塑、影像等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随着导游的介绍,更清晰的感受到会宁会师的这段峥嵘岁月……
红军过草地印象深刻,这个情景一下子吸引了我,那只穿草鞋的大脚……
“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把它们收集在了一起。
现代科技的手段,用影像再现会师场景……
长征精神,会师精神……
给同学们拍照,和同学们合影。
会师中学
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独立初中。建校以来,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勇于教改,勤于探索。办学规模逐渐增大,质量稳步提高。
悠悠祖厉河,巍巍会师塔。在会宁这块有着悠久历史、渊博文化的热土上,冉冉升起的一颗闪耀着新时代光芒的教育之星会师中学。
多年来,学校秉承红军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形成了“文明、团结、求实、开拓”的优良校风和“勤学善思,立志争先”的学风,并始终以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平台依法治校。以优秀的教学质量,良好的环境,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热爱。(来自网络)
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下,会师中学每个角落都渗透了会师精神。
舒服整齐的校园,干净整洁的楼道。
令人震撼的周日下午6:30的晚诵场景,没有人不学习,没有人不专心致志,没有人不聚精会神,没有人不全身心投入……
视频更有冲击力。
周日晚上7:30—8:30的班会课, 自主管理的班会课,班干部的总结发言语重心长,以学生为主体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各具特色的教室布置。
清晰明了、风格鲜明的班牌。
老师们的办公室。
夜晚的会宁县城,只有在学校门口堆满了车辆,全民陪读,全民教育是特色,是追求,是风气,是底气……
夺人眼球的“省心”石。
早晨7:30的升旗仪式和10分钟的早操,紧凑高效,庄重大气,整齐划一,口号响亮,亮相即精彩,出场即震撼。
高效课堂,务实求真,寓教于乐,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教育的本真。
每个年级组成的管乐队让人叹为观止,在一年内从零起点到拿下全国中学生乐队比赛一等奖而受邀维也纳演出……一个贫困县,一所初级中学,一群稚嫩乐手……贫瘠荒漠的土壤,诞生出了亟须“富养”的一支乐队,尘土飞扬的街道掩盖不住这样的“繁华”和“富足”,精神富裕忽略了一切……
为期2天的会宁研学很快就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东西太多了,被会师中学的学习场景震撼,被学生的自主自律、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秒杀,被会师管乐团征服,被会师师生教风学风感动,被会师精神洗礼……
学习不是一时的感动、震撼,甚至是冲动,而是学一点,为我所用,并坚持下去,这就是收获。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反思自己,任重而道远,摇动一棵树需要用心,需要传递,需要行动……什么样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最好的学习方法,我陷入了沉思……
最后,感谢为我们提供机会并服务我们的学校领导,感谢会宁学校的接纳、包容,感谢会宁师生的理解,感谢我们自己一路上有所收获,有所启发,也愿我们秉承长征精神,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教育者,更好的被教育者,也愿我们的太极中学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