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科学预防,健康“童”行—垦利区永安镇中心幼儿园开展秋季传染病预防
健康教育活动

创建于2023-09-18 阅读2494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立秋过后,早晚温差逐渐加大,经过一个夏天的酷暑炎热和能量消耗,加上经常吹空调、吃瓜果冷饮,孩子很容将夏季积下的“宿疾”暴露在即将到来的秋季。秋季气温变化无常,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永安镇中心幼儿园大一班的孩子们分享秋季疾病预防小贴士,请大朋友们火速开启呵护模式,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秋天为什么容易传染病流行

  1. 秋天昼夜温差大,我们的身体需要时间来调整和适应环境。
  2. 秋天气温变化快,万物生机萌发,皆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
  3.  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 
  4. 秋天蔬菜、水果品种较少,容易缺乏营养。
  5. 公共场合聚集人员有助于病原菌的相互传播。
  6. 人体呼吸道粘膜屏障作用下降。秋季气候干燥,人体缺水,呼吸道粘膜失去滋润,粘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多发。 

科学预防 从我做起

01:31

秋季常见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预防治疗:

        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秋冬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整个病程约7-12天。

预防措施: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科学预防 快乐成长

00:28

  虽然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安然度过“多事之秋”,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编辑:刘潇

审核:刘鲁伟

阅读 24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