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春季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早晚温差大,是幼儿常见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在此,南郑区实验幼儿园提醒您在做好新冠病毒常态化防控的同时,还应注意预防其他春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以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预防要点:
1. 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2.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3.加强身体锻炼,保持作息规律、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健康素养。4.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治疗,抗原或核酸检测异常要及时、如实报告幼儿园,不得带病到园学习。5. 符合接种条件的幼儿应尽快主动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做到“应接尽接”。
诺如病毒感染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通常为24-48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最常见的是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预防措施:1.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居室及环境的卫生,清洗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清洁后认真洗手;高发时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2.避免病从口入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确认水源安全,饮用水煮开才喝,不要喝生水。3.彻底煮熟食物在饮食过程中,避免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在超过摄氏80℃高温环境达30秒,诺如病毒便会死亡。因此,注意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海产和贝壳类食物,便可预防。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时,一定要彻底洗干净手(坚持七步洗手法)并用一次性纸巾擦干。5.注意饮食最好选择新鲜时令性蔬菜水果,尽量避开羊肉、麻辣火锅等食品。健康是一切生活的保障,愿全体师幼和家长做好自我防护和保健,给自己创设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安心工作,快乐幸福生活。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样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常有咽痛、鼻塞、流涕等。
预防措施: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流感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手帕或衣袖内侧等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主要是EV71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勤洗手、讲卫生,保持孩子良好个人卫生情况,加强家庭环境及幼儿生活物品消杀。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居家隔离,隔离期满持康复证明返园。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会出现发烧、发痒的红疹、丘疹、疱疹,呈向心性分布,一般前胸、后背会先出现,且分布较密集,然后向其他部位蔓延,面部较多,四肢少一些。严重时也可能全身分布。
预防措施:水痘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养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合理睡眠,科学饮食,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的食物;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腮腺,在腮腺肿胀时传染性最强。流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并伴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流行期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开窗通风。健康生活,合理作息;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发热、出血、休克以及致死率很高为主要特点,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预防措施:防鼠灭鼠是最有效的措施,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简单、可靠的办法,应尽早、全针次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相互配合、加强联系、科学预防,共同筑牢校园传染性疾病防控防线,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