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抚养,比物质抚养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积极向上、阳光温暖,这是任何金钱都买不来的品质和能力。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出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6岁前,重在情感抚养
0-6岁,是父母给予孩子情感抚养的黄金有效期。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依恋关系和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孩子来说,幸福不是拥有很多的玩具,也不是有漂亮的裙子和零食。而是每一次受伤都有父母的安慰,每一次失落都有父母的陪伴,每一次开心都有父母可分享。
及时的陪伴、回应和关注,能带给孩子温暖和力量。这种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都会变成孩子追求梦想、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底气。
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是父母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
从6岁开始,具有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这个阶段,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性格教养,规范和约束孩子。性格,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对于初涉世事的幼儿来说,父母在满足他任何要求的同时,也是在教他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待人处事,为他建立一套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行为规范。
纪录片《性格的真相》经过科学求证后得出结论:
"遗传因素决定了性格的40%-50%,性格的其他决定因素来源于环境。" 也就是说,孩子后天性格,由父母一手打造。父母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性格,也影响着他的命运。
大人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展出一些性格特质,包括坚毅、自控力、好奇心、乐观、懂得感恩、热情、激情。这些特质,才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成功而言意义非凡的部分。
人,不论年龄大小,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都是渴望着大家思想和感情上平等的交流。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父母最不该做的就是用父母的权威去压迫孩子。
成为父母后,我们开始学习和自省,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也应该被我们尊重”等道理。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千万不要期望等着孩子长大了,再去管教、再去弥补,那个时候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