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沟,明代叫百花沟,因5公里纵深的山沟里长满上百种花儿而得名。
黄毛沟村来历还得从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说起。
清代山西盂县闫庄村有兄弟三人,家里养了一头驴,按说驴怀驹11、12月就要生产了,但超过预产期半年不产,找兽医检查后说,驴怀有五条腿的龙驹,称之是奔跑如飞的“北飞”,朝廷知道后要出多一倍的价格购买,他们不肯卖,趁黑夜偷偷把驴杀掉了,但害怕朝廷抓住杀头,三兄弟跑到距闫庄村5公里的百花沟逃难,终年在山里生吃野果和小动物,食物里没有食盐,身上长满了黄毛,像猴子一样在山上串来串去。从此,人们把百花沟改名黄毛沟了。
据考证,清代张大鹏和张大武兄弟俩从距4公里的大坪村搬至黄毛沟,从此在这里繁养生息,所以村里以张姓居多。
黄毛沟属自然村,隶属于河西头村,坐落在滹沱河的北岸距河西头村2.5公里山沟里,位于河北平山与山西盂县的交界处,山的西面是盂县井眼村。2017年,村里新修了水泥路,改善了村民出行。2020年,在村子旁修建一小型水库,解决了干旱时沿沟耕地浇灌问题。
明清时村里有一较大的寺院叫常堂寺,香火很旺,后因失火而焚毁,没有留下任何遗迹。现在村里只有观音庙和龙王庙,规模不大各有一小间。
日本鬼子大扫荡时期,村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劫难,鬼子烧毁村里的房子共计20余座,村民只能住山洞、住崖堂、住毛草屋。鬼子活活烧死三次从火里爬出来求生又被推进火里的103岁老婆婆,鬼子用皮靴蹬,用刺刀捅,残忍杀害了22岁的村长张李保。
抗日战争时期,村里先后有5人参军,张四和梁二富在战场上不幸牺牲。和平时期,张爱民和张志明兄弟俩参军报国,张爱民扎根边疆、不辱使命、努力工作、建功立业,官至正团,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
据老人讲,村里最多时有70多口人,水浇地25亩,旱地18亩,坡耕地300多亩,一年两季作物,以种小麦和玉米为主,以种土豆、红薯、萝卜、白菜、谷子、豆子、苦荞等作物为辅,还种植大量的花椒、核桃、柿子、黑枣、红枣、桑葚、桃、杏等经济树木。1000多棵花椒树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这里房前屋后、路旁生长着众多桑树,过去村里家家户户用桑叶养蚕增加收入,桑葚果质油润,酸甜可口,人们都爱吃。村里杏树多、品质好,有6株百年以上大杏树,几十年杏树到处可见。山里遍地都是宝,长着1万多株侧柏树和500多株松树,山上野生着黄芪、细心、柴胡、大黄、葛根、酸枣等50多种中药材,还贮藏着大量的铁矿石和紫金石,出于环境保护,没有开发。1926年,村子遭遇特大洪灾,大量的水田被冲毁,形成了现在深窄的山沟。
村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旅游区。村子背靠的小山坡上长着一株千年古柏树,是老祖宗留下的“活化石”,据考证它的树龄至少有1500多年,如今枝叶繁茂,根部3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距村1公里处有飞龙瀑和月芽泉,清澈的河水顺着光滑的巨石从高处泻下,犹如一条白色的巨龙在游动。这里还有豆腐崖、石人头、无底洞、大山洞、透明山、箭头山、笔架山、龙降沟、窄门沟、关公靴、蓄水阐、套狼石棺等天然景观。远望山上矗立着大大小小墨绿的柏树,沟里溪水孱孱,阳春三月,杏花、桃花、梨花、迎春花等上百种花竞先开放,五月之后,杏、桃、梨、李子、柿子、黑枣等水果陆续成熟,豆角、土豆、萝卜、黄花等绿色蔬菜上市,吸引着众多城里人前来采摘和观光旅游。
乘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东风,借助平山县主打全域旅游汹涌的势头,发挥黄毛沟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黄毛沟一定会走上发展快车道!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一定会被世人广泛关注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