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家

——二中古樟在百年校庆前夕的诉说

创建于2023-09-17
阅读 3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尽管去年离开二中时我就知道我会回来的,但真正回家的日期临近时,我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虽然在离家的这一年里,我寄居在双塔小学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可我还是常常抑制不住念家之情,因为我的根在二中,我的魂永驻二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二中的这片土地,我知道,太多的二中人也牵挂着我,那里留下我美好的记忆,太多,太多。

结缘二中

能有幸成为二中一员,我得感谢我生命中的贵人——一只八哥,那是一百多年之前深秋的一天,我还是一粒种子状态之时。摇曳在母亲的肩头,沐浴着金秋的阳光,吹拂着习习的凉风。忽然,这只八哥叼起我振翅飞起,衔着我飞过须江,来到一座美丽的小山脚下,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西山。迷糊中,突然,我的身子急速下坠,失重的感觉真不好受,终于,我亲吻在柔软的土地上,这便是我的新家。来年春天,我在此发芽滋长,上有西山庇护,下有雪泉解渴,历经春雨夏阳、秋霜冬雪,我茁壮地成长。这地方还蛮热闹的,看三三两两的菜农荷担而过,听蒸汽火车轰鸣而去,也目睹了日寇飞机疯狂地投下罪恶的炸弹,后来终于迎来解放军昂首阔步地进城。岁月艰难,所幸我都没有受到伤害,并茁壮成长。

旧貌新颜

一百年前,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许多本地孩子求学无所,幸得徐志澄先生慷慨解囊,广募资金,租借我身子东北面的城关慈巷王祠为校舍,于1923年创办了“江山县私立志澄初级中学”。1937年,为躲避日寇的轰炸,被迫迁往南乡茅坂,借徐氏宗祠及关王庙为校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迎来春天,回迁复学,并于1956由私转公,改名为“浙江省江山县第二中学”。
改革开放后,教育再迎来新机,校舍逐渐增多,到了1998年,我的东面100米处,一座六层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博学楼),宏伟壮丽,造型美观,直到今天,大家都常赞叹它的设计一点也不落伍。六层楼顶元宝形的天文台更是别具一格,成为二中学子窥探天体奥秘的一个窗口,也是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09年和2010年,南面低矮的老教室依次换成了五层的综合大楼和科技楼,二中有了宽敞的报告厅和标准的实验室,行政办公的场所也更敞亮了,同时原先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煤灰大操场也被靓丽的塑胶操场所代替。
时代车轮急速翻滚,去年,我们二中校园提升工程再度上马,我就是因此才寄居双塔小学的,操场下面被掏一空,建成了地下小车接送系统,同时还可以停放百多辆汽车呢。顺便提一句,操场下面还保护着一段江山的古城墙遗址呢。

师生芳华

作为一棵树,我是幸运的,居此宝地,可以赏西山之美景,品雪泉之甘泉,听先生之教诲。晨曦微露,这群绿色精灵陆续来校,他们在教室里琅琅的书声,课堂上专心的眼神,操场上矫健的身姿,无不透露出两个字——朝气,我见证了他们的蓬勃生长。他们在二中这片教育的沃土上,从稚嫩的小苗茁壮地成长,奋发向上,走出二中,迈向更广阔的天地,成为各界的精英。有人民日报副社长郑梦雄,有当年腼腆的少年成长为勤政廉洁的共和国将军范匡夫,有天才少年何颂一路跳级,成为当今最知名的青年物理学家;还有钓鱼小王子阿浩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授人渔技的情景似乎还历历在目,后来听说他毫不犹豫地跃入须江,勇救落水者,成了大家交口赞誉的江城英雄。
二中还是教育人才的摇篮,周边几所大学校的掌门人和教研室的初中教头大部分都在此历练成长,然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引领江山教育贡献更大的力量。
百年二中,桃李芬芳。想起他们曾在我的身下,或沉思,或漫步,或肆意地嬉戏奔跑,心里特别的温暖。二中培养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二中。
有一批人,他们一生与二中渊源深厚,他们学在二中,工作在二中,如吴校、陆委、小梅等几十年在二中,他们在二中绽放青春与激情,见证了二中的成长的印迹。那一草那一木或许他们都曾轻抚过,浇灌过他们的汗水。一方布局或许都曾是他们精心策划的结晶。说起二中的荣光,他们如数家珍;谈起二中的历史,他们精神抖擞。岁月染白了青丝,却改变不了他们对二中的一湾深情。当然,倘若要排一排老二中们的资历,我是当仁不让的,我是二中的树,不,我是二中的人,我骄傲。

百年华诞

校迎百年更辉煌,树逢喜事倍儿爽。我曾欣赏过80年校庆时铿锵的朗诵;聆听过90年校庆的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至今还回响在耳畔;如今听说徐建飞老师排练的《向往》正欲出炉,我期待着那飞扬的歌声,我期待着实现百年梦想。我还听说,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已闪亮登场,正欲迎接我的回家。秋雨阵阵,凉风习习,却平静不了我怦怦跳动的心,近了,近了,回家的脚步近了。
一百年风雨兼程,二中砥砺奋进;一百年筚路蓝缕,二中桃李芬芳。祝福你,二中,喜迎百年华诞!祝愿你,二中,续写新的篇章!
阅读 3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