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号,历下者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组织“宣讲团”队员进行首次宣讲路演活动。宣讲团自成立以来,队友们热情高涨,积极协作,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并先后两次召开讨论会,对宣讲线路的制定、宣讲内容的整合和宣讲人员的分配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次宣讲路演活动的有12位队友参加,他们分别是范广育、郭乐平、吕广扩、苏秀蓉、韩惠芬、马民红、袁宝良、侯培玉、程连芳、于国锋、牛志刚和薛磊。宣讲景点的具体安排
1、“解放阁” 由吕老师和 韩老师宣讲;
2、“九女泉 ” 由范老师宣讲;
3、”白石泉“ 由马老师宣讲;
4、“金山寺”“玛瑙泉”“黑虎泉”由程老师宣讲
5、“琵琶桥”“琵琶泉”“清音阁”由苏老师宣讲。
解放阁
始建于明朝,原来是老济南城的“魁星楼”,又名“魁星阁”,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是早期济南城的主要文化场所之一。在清朝,它也成为了省内外知识分子之间交流的重要场所。1948年济南战役攻城突破口处。后旧城城墙因城市建设而拆除时保留的一段旧城墙,建起了巍峨壮观的解放阁,以纪念济南战役。1965年建成10米高的石砌台基,1985年于台上建阁,1986年9月24日落成。
9月13日上午天高云淡、和风送爽,大家都早早的抵达集合点。10点正,集合完毕后由吕老师和韩老师分别对“解放阁”进行了各自具有特色的宣讲。吕老师宣讲用的是济南话,颇具地域色彩;吕老师站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把解放阁的前世今生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吕老师宣讲结束后,韩惠芬老师登场。韩老师退休前是一位老师,并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是公益活动的积极分子。韩老师不但学识修养好,宣讲工作也是一把好手;记得队里举办第一次培训会时,韩老师就毛遂自荐上台为与会队友们慷慨激昂朗诵了一首诗,得到了队友们的高度赞誉。
果然韩老师对“解放阁”的宣讲内容驾轻就熟,从解放阁的古老历史的来历,讲到新社会的日新月异;从战争的惨烈讲到了现在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内容广泛详实令人刮目相看。宣讲结束还不忘把话题引申到下一个宣讲地名“九女泉”,韩老师的宣讲经验之丰富可见一斑。
随后队员们由韩老师引导移步“九女泉”畔。这个景点由队里年龄最大、耄耋之年的范老师宣讲。范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老济南话讲述了“九女泉”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并为“九女泉”作词一阙:瑶池飘落 琼浆玉液 九天仙女戏水 一副出浴图 ……。由此可见为了这次路演范老师幕后做了好多功课,令人敬佩。
九女泉
位于济南市解放阁南侧护城河北岸边,东与白石泉相邻,泉池呈不规则椭圆形,假山石砌。泉池面积 20 余平方米,水深2米。泉水从池岸边石缝中溢出,流入护城河内。泉流淙淙,松柏笼荫。泉呈椭圆形,半伸河中,自然石驳岸。泉池高水面,清流见底,水泡从池底冒出,袅袅升起。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此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下一景点队员们来到著名的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白石泉”,这个景点由马老师宣讲。只见白石泉碧波荡漾、水草茵茵、清澈见底,偶尔有几条彩色小鱼穿梭其间,好一副赏心悦目的画面;
白石泉
白石泉在黑虎泉东北,解放阁南侧河岸边,西与九女泉相邻。泉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昔日,泉波甚急,喷涌摇荡,冲击白石,发出清响。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此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宣讲路演开始,马老师既是资深的公益人,也是资深的讲演前辈。只见马老师面对听众,手指“白石泉”把关于“白石泉”的故事一一道来,宣讲中间还加上与观众的互动环节,取出自己打印好赞美“白石泉”的古诗,带领大家一起朗读;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西溪烟树知多少,添个渔船胜虎丘。现场气氛顿时多了几分欢乐的气氛。马老师讲解完毕后也把下面要讲解的景点引导了一下——“金山寺”。
队员们经白石桥陆续来到“金山寺”遗址对面,这一景点由程老师宣讲。
金山寺
济南“金山寺”位于历下区解放阁护城河白石泉附近,已在济南战役中炸毁,仅存一块浆牯石。现只能看到护城河北岸的河壁上,嵌着的一通石碑,上面镌刻着“金山寺遗址”五个大字。石碑高1.8米宽1米,上端是类似房檐的构件,下端浸在水中,整座石碑小巧精致。 那这个金山寺有什么来历呢?其实这里所说的“金山寺”原本是一座“龙神庙”,是济南人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之所在。民国时的龙神庙立在河中的一块巨大的浆牯石上,庙宇很“袖珍”,只有一人多高,宽约一米,每当雨季汛期,济南护城河涨水,河水漫上巨石,远远看去龙神庙就像浸在水中一样,很多人看到这种景象,就联想到了“水漫金山”的传说故事,久而久之,就被人们俗称为“金山寺”了。
玛瑙泉
位于黑虎泉东,环城公园东南角南岸,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水自池底涌起串串水泡,泉因水泡犹如玛瑙而得名。清乾隆年间,管世铭在《城南诸泉记》中记道:“玛瑙泉又在黑虎泉东,清澈与珍珠无异,深广过之,匀圆涣散之态差不及。有草着泉底,冬夏浅碧可爱。”这是有关该泉的最早记载。
黑虎泉
位于护城河南岸崖下,东北与解放阁隔河相望。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据《济南名胜古迹辑略》记载:“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泉有以动名者,曰马跑、曰虎,虎啸风生也;曰金虎、曰黑虎、曰白虎,则以其色而别之也。”因水声轰鸣,声如虎啸,又因洞卧巨石,形似卧虎而得名。池北为一水闸,水漫流形成水帘,泄入护城河中。清末,池中虎头仅有1个,长0.67米,宽约0.5米,1931年整治泉池时增为3个。1992年,在泉池东边新建两个巨大的老虎雕塑,由著名艺术家、济南人韩美林设计。黑虎用黑色花岗石雕成,金虎用黄色优质铜铸成,两虎皆高3.7米、长9.7米。明代曾在泉崖之上建黑虎庙,供奉“赵公明”,今为茶社。古时,黑虎泉被列为济南十六景之一,称崖畔飞泉,周围十余处泉点被称为黑虎泉泉群。明胡缵宗《过泉留诗》赞道:“济水城南黑虎泉,一泓泻出玉蓝田。巨鳌伏地来河内,灵液流云到海边。杨柳溪桥青绕石,鹭鸶烟雨碧涵天。金汤沃野还千里,春满齐州花满川。”明晏璧《黑虎泉》诗云:“石蟠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清人王培荀《乡园忆旧录》一书中载:“‘碧栏之下,寸寸秋色’,古今以为奇语,移赠此泉,洵可无愧。”黑虎泉之泉水标高27.88米,其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有水。泉水从高2米,宽1.7米,深3米的洞穴岩孔涌出,通过洞内暗道由三个石雕兽头口中喷薄而出,形似瀑布,跌入长约13米,宽约9米的石砌方池。黑虎泉在济南诸泉中,喷涌气势最盛。明刘敕《历乘》描述:“喷珠飘练,澄澈可鉴眉睫。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百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旒,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帘玉碎,萦回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瓦缶相应,以浮白酬之。坐十丈外,泉濛濛洒,人不寒而栗。”
程老师虽然跟我一样是后来进队的新队员,但是热爱传统文化,致力于公益活动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程老师本次宣讲共承担了三个重要泉水地名的讲解,并对景点资料做了仔细的修改和备课;景点分别是“金山寺”、“玛瑙泉”和“黑虎泉”。大家都知道,这三处泉水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复杂,这也对程老师的讲解发出了考验。虽然程老师是首次参加“地名文化”的讲解,可是程老师一点不紧张,大方、沉稳的带大家边走边讲解这三处著名的景点,让大家感觉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
程老师“黑虎泉”宣讲结束后我们来到“琵琶桥”。这里由我们服务队资深队友苏秀蓉老师负责讲解。苏老师年龄已70有余,可是面色红润,精、气、神十足,真看不出是已过古稀之人。同时苏老师也是队里宣传组指导老师,对公益工作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每次出队苏老师都会用相机、用手机为队友记录活动映像,为队友们留下美好的映像资料和一段难忘公益服务记忆。
琵琶桥
位于区境西部,黑虎泉西路南侧,南护城河东段,黑虎泉西侧,跨越南护城河。因南桥墩西侧的琵琶泉而得名。1964年建成,是承担护城河著名景点两岸导渡作用的知名景点桥。此桥为钢筋混凝土拱桥。高5米,宽3米,台高0.8米,泄洪能力60立方米/秒。设计:建筑工程部华东市政工程设计院。施工:济南市城关地区防洪工程处。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建”。
同样,苏老师也为本次路演活动做了大量的资料准备。从“琵琶桥”的历史沿革到“琵琶泉”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苏老师是娓娓道来,一一呈现给大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老师讲的“清音阁”,讲到了“品泉山房”;讲到了旧时济南的两位园林大家“陈霖”“陈震”兄弟;更讲到了清代诗人唐尧卿作品《品泉山房八景》诗,;这八首诗多写品泉山房周围之环境,由此,我们还可以窥见二百年前济南南护城河的真实而淳美的面貌~品泉山房,道光间曾为诗人唐尧卿所借寓。
唐尧卿(生卒年不详),字右枚。浙江山阴人。好诗。他不惟与济南名士陈震、陈霖兄弟交往密切,而且与历官山东按察使的著名文士赵国华、以及诗人王鸿等亦多有来往。赵国华曾为唐尧卿诗集作序(赵国华《唐右枚诗序》,见清刻本《青草堂二集卷四》),并写有《赠唐右枚》诗(《青草堂集卷六》)等作品。
唐尧卿寓居陈霖品泉山房之后,喜不自胜,慨然作《品泉山房八景》诗,其序称:
余居省城将十稔,嫌其嚣杂,乙酉春,借寓城南品泉山房,面溪枕山,门临琵琶泉,左右列珍珠、黑虎二泉。荇菜交横,泉声盈耳,高旷清幽,足以怡情养性,用拟八景,附之以诗。由此,足见琵琶泉上品泉山房之清雅、秀丽、宜人。
乙酉春,为道光五年(1825)春,此为唐尧卿借寓品泉山房之时;而品泉山房之建造,显然在此之前,这说明,嘉道年间,不惟有了琵琶泉,而且,人们已经在泉上建造别墅了。
唐尧卿《品泉山房八景》诗,多写品泉山房周围之环境,由此,我们还可以窥见二百年前济南南护城河的真实而淳美的面貌,有着较高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下面看这八景诗:
陈君性好静,年老逸兴赊。
居住众香国,许我借为家。右“柳暗花明”,主人于门外阶脣四围短垣列各种盆花于上,开时红白相间,真不减花为四壁也。
榴开红照眼,风落绛英斜。
尽日随流水,片片儗桃花。右“榴林锦簇”,沿溪人家栽安石榴数十株,如火如锦。
泉落洞门前,宛然飞白练。
旁穿石罅中,迸出纷如霰。右“洞前飞瀑”,黑虎泉庙下有洞,洞外飞泉,从龙口中涌泻,声若波涛。
清光排闼入,当户转分明。
指点云生处,游人曲折行。右“窗外奇岸”,夹岸筑室十余楹,窗外垒石为山,峰峦高下,路径蜿蜒,从高处穿洞而下,颇有丘壑。
城南桥上过,迤逦到山村。
仿佛蚕丛路,骑驴过剑门。右“石栈骑驴”,宅前临溪,溪之北则城。下为通衢,迤逦过直上石栈,往来行人如织。
凫鸭引雏浴,浮沉乐不支。
试问春水暖,与鹅谁先知右“春波浴鸭”,春水方生,濯手觉暖,群鸭浮游波上,其乐可知。
龙池三浴时,骎骎岁月积。
薄岸识騊駼,旁有虬髯客。右“晚凉洗马”,城南多健儿居,夏晚,牵马浴之。
雨湿林塘路,心清闻夜钟。
前因与后果,都在一声中。右“夜雨闻钟”,山房地本高,迤东三皇庙更在其上,夜雨人静,蒲牢声渡水而至。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古迹考四》)
琵琶泉
位于护城河南岸,黑虎泉西。因水声淙淙,犹如琵琶扬韵而得名。清《七十二泉记》收录,2004年被公示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民国十三年(1924)《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载:“管世铭城南诸泉记……自鉴泉至此,凡七泉,皆倚壕南,倚壕北者曰琵琶泉”。琵琶泉之泉水出露形态为串珠状上涌,水自池底岩孔涌出,从北侧漫溢二级石阶,落入护城河中。泉池原为自然形态,不规则,1965年整修。今池为长方形,长6米,宽5米,深2米。池壁以青石砌成,四周石雕栏杆装饰。泉东侧有1965年建成的石拱桥,横跨南北两岸,其形如虹,因泉而得名“琵琶桥”。泉西有高阁探岸而出,名为“清音阁”。
苏老师的宣讲精彩纷呈,让我这位自诩“老济南娃娃”汗颜。说实话,在没接触“地名文化”和这样一群热爱公益事业,热爱中华历史文化的队友之前,真不知道这些精彩的历史故事。
苏老师讲解结束后,全体队员走到琵琶桥上合影留念。随后下桥到一处僻静地方,做了活动总结;大家就当天的自己表现一一做了各自的总结,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听取了其他队员的建议;一致表示将在以后的宣讲活动中,讲出“历下者”地名文化宣讲团的文化特色,尽可能的为国家、为社会、为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讲好故事,做一名合格的公益地名文化志愿者;践行我们的初衷,做一名优秀的“行走的地名文化”传播者。本次宣讲活动也让新队员们学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历史典故和知识,受益匪浅!
加入我们请点击二维码:
文本:薛磊
图片:参加活动队友
说明:本文涉及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下者”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