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在地感的内涵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主要不是通过文字和符号来学习的,而是以多种感官与现实的玩具、材料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经验的。因此,幼儿园课程是生活的、在地的、生发的、具体的和感性的,而主要不是跨区域、跨文化的,更不是书面的、抽象的和缺乏现实生活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根植于儿童现实的生活和文化,因而具有在地性,这样的课程才能真正让儿童和教师产生在地感。所谓课程的在地感,就是指课程与特定地区的生活和文化相适应,让儿童感到熟悉、有兴趣、易投入,并能让儿童有安全感、归属感、存在感和主体感,让教师有熟悉感、亲近感、掌控感和挑战感。
由于幼儿园教师课程建设专业素养的缺乏,有些幼儿园将购置的商品化的课程方案作为参照,再对其进行改进、完善,这是可以理解的,借鉴课程方案也是推进课程建设的路径之一。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实际实施的课程无法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购买到,购买课程方案或相关玩具材料难以替代课程建设的过程。课程方案转化为课程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成的课程方案也许在需求者专业水平不足以支撑课程规划和设计的情况下,可以解决部分的问题,但除非课程方案能真正被实际使用者选择,并结合实际精心改造和完善,否则将危及课程的儿童适宜性和文化适切性,也危及教育质量。因此,课程方案的商业传播是解决不了课程适切性和有效性问题的。从根本上说,这类课程方案是难以真正让儿童产生在地感的,教师必须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造,使其不断显现在地性,生发在地感。
课程的在地感不是停留在观念上的,也不是凭教师的主观意愿就能实现的。课程的在地感是教师和儿童在多个层次的环境及活动中现实感受到的。
阅读 3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