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六(1)班徐子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多如天上的繁星,今天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去寻找保山本土的历史文化。
跟随人群,寻到了珠宝街,玛瑙、翡翠格外亮眼。玛瑙,红中透亮,毫不淡妆浓抹,而是透露着一种朴素的美。原矿已经很漂亮,但再经过师傅精心打磨,让本就血如凝脂的原矿更加锦上添花;翡翠,都说红翡绿翠,而其中的翠呈现绿色,那绿得透明,绿得美丽、绿得清晰,绿得让人心旷神怡……
寻到板桥青龙街,俯瞰青龙街,犹如一条青龙沉睡,走近街道,宛如寻觅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来到永子馆,一颗颗永子,有白有黑,黑子对光照看,从轮廓的黑,慢慢往中心渐变为绿;白子,白如象牙,白如婴儿的牙齿。无论黑白子,手感都很不错。
寻到乌铜走银传习所,一克克乌铜,被匠人丝毫不差地嵌在银壳、银手镯、银钣上,就成了乌铜走银。而乌铜走银是我们云南特有的技艺,如果不去寻,那这门技术将永远失传。
寻到金鸡,光地名就寻的出中华的历史文化,“金”寓意美,是美好的象征,而“鸡”会报晓,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预示着美好,是一个美丽且美好的地方,这从中也体现出汉语文字的博大精深。
寻到金鸡街旁,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却传承着“龙泉印泥”的做法,光听名字就觉得很高大上,但它的价格却会让你望而却步,他贵在不是价格,而是制作工艺的复杂,就单第一步抽藕丝,几十个工人抽一天都抽不出一斤,可见价格昂贵是有道理的。
寻到潞江坝,谁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在潞江坝的赧湖,有一位师傅从小学习编竹篮,可做到“滴水不漏”,从挑选竹子就很有讲究,不仅要有多年的经验,更多的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性,师傅更是巧妙地运用“”一搭一抬”技法,三个月才能做出一个竹篮,但用这么久也是为了做到“滴水不漏”。
寻到下村,这里有保山人妇孺皆知的“米花团儿”,过年总少不了年夜饭,少不了团圆,更少不了米花团儿。米花团儿外面脆,入口开始慢慢变软,香甜可口,上面还印有“福、禄、寿、喜”的字样,寓意吉祥,米花紧凑,象征团团圆圆,大人、小孩、老人都爱吃……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好似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叹为观止,还想继续寻觅在文化长河中……
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六(1)班 徐子洋
2014年10月15日,习爷爷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所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必要,把文化根植、践行到我们每个人身上,是美好生活的坚实根基。
俯身大地,纵观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水流,宁静祥和地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博大精深、星空璀璨、历久弥新,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比如土陶、昆曲、珠算、皮影等,与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更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提供了便利,增添了色彩:古时人们爱喝茶、泡茶、存茶,可是茶叶一旦遇到潮湿,那如果再泡,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清香,因此人们就发明了土陶,它不仅不破坏茶叶本身的香味,还提升了使用者的心情,让生活更有品味。另外,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总结出其中的宝贵财富,使老百姓的生活富有生机和活力,更增添了人们的幸福感。
传统文化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古往今来,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我们不禁感叹于诗词之美,从经典语录中,获取立身行事的道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让我们在先人的智慧中找到“文化自信”。说到文化自信,就再一次想起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想要优秀传统文化让生活更美好,就必须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放下身段,以亲民的姿态,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感悟中国文化之美,重拾更多人心底的“文化自信。”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延续至今,且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幸福感更高,基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文化兴邦的一大保障,因为传统文化的存在,中华民族的华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自信且从容地团结在一起,从真正意义的实现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我的拿手好戏
六(1)班 徐子洋
一支笔,一张纸,一段思绪,一篇好的作文,我的拿手好戏——写作文
三年级开始习作,我就对习作颇感兴趣,看到大文豪们笔笔撒下的墨宝,精妙的修辞,动容的细节描写,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或是豪情壮志的胸怀,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的不满,又或是冰心奶奶笔下“真、善、美”的童年,使得我更加想去体验、感受、触摸写作的快乐。
刚接触习作时,我又苦又恼,干瘪的语句,平淡的选材,使得我的习作“波澜不惊”,没有涟漪,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左右乱撞,可我偏不信邪,开始积累词汇、好句、诗词……这些对我写作带来了不小的提升。
四、五、六年级时,我的作文水平开始与日俱增,知道了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妙笔生花……在一次全校作文竞赛中,因为之前习作表现优异,有幸被杨老师选中参赛,回到家,我第一时间与妈妈分享了这个喜讯,妈妈的鼓励,让我充满了自信。我坐在书桌前,打开作文本,像往常一样,闭上眼睛,在脑海中不断“搜索”平时的经验与积累的词汇,想好后,握笔开始写作,一个个优美的词汇,一句句诗词、名言,真情在我的笔下流淌,一幅幅画卷在我的笔下呈现,谱写出来的是王维所写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隽永,是苏轼的“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的凌云壮志,是屈绍隆的“英雄不失路,何以成功名”的不屈不挠……这些意境被我的文字呈现出来,虽然在写作中有难度,但也被我一一攻破。我将写好的文章上交老师,老师将其寄出,漫长的等待后,一天课堂上,老师告知我的作文得了一等奖,我欣喜若狂。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写作,作文也曾有幸几次登上校报《永昌兰》,其中,《东河——我们的母亲河》刊登在了保山日报上,我也赚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桶金——稿费。
在历经重重“磨难”与经验的积累,如今的我可以达到提笔就写的小目标,也就是从这一刻,我认定,我的拿手好戏——写作文。
有您,真好
六(1)班 徐子洋
鲁迅先生,有您真好!
您是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您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精神财富,也为后人用“笔杆子”打下一片天。你虽处“四周黑洞洞的世界里”,却依然不服输,依旧保持自己的底色,依旧保持自己的态度,无数次“碰壁”,无数次与反动势力作斗争,虽已受挫,但爱国的红心却仍然发光发热,如果没有您,没有像您这样的人,那我们现在仍处黑暗,仍被“有的人”骑在头上。
在本学期第八单元的学习中,我走近了您,第26课《好的故事》中,我认识到您虽然在“昏沉的夜”中,却用笔勾勒出一幅美丽、梦幻的画卷,这不是虚构,而是真真实实、的的确确地付诸行动;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通过侄女周晔的叙述,您心系群众,关心劳苦人民的心,感动了我。您“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博大胸怀感染了我;第28课《有的人》,从诗人臧克家对您的崇高赞美中让我知道,没有您的日夜奋斗,可能就没有我们今日的安宁。
鲁迅先生,您不仅热爱人民,心系百姓,还很勤奋。您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早晨要去给生病的父亲买药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你,你很后悔,就在桌子角上刻了一个“早”字,用以警戒自己,从此以后您再也没有迟到过,一直到晚年,您还记得这件事,这让我从您身上学到了严格要求自己和认真学习的精神,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有您,真好!
您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您一枚金质奖章,您立刻拿到南京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很冷,夜读难耐的时候,您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您就用这种方式促使自己读书,我知道,您并不是让我们和您一样嚼辣椒,但从中让我看到了您身上坚韧不拔的品质。有您,真好!
您生活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您抱有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你从电影中看到中国同胞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群众情景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您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您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作家、思想家,您虽然没用枪杆子为国拼命,但您却用另外的方式为中国人“打天下”,正是你的种种事迹让我得到了精神食粮,有您真好!
鲁迅先生,您如冬日的阳光,春日的微风,夏日的凉爽,秋日的果实……有您,真好!
小说
那个消防员
六(1)班 徐子洋
上午,同学们在座位上读着课文,课桌微晃,同学们毫不在意,还以为是有同学搞恶作剧,却不知危险正在慢慢靠近……
“叮铃铃……”“上课!”“起立、请坐……”,话音刚落,课桌板凳开始剧烈晃动,粉笔盒里的灰开始“叛逆”,止不住往外跳,花盆、书架、窗户发出声响,让人不寒而栗,同学们有的叫“地震了”,广播里发出了瘆人的警报声,老师沉着地指挥同学们有序往外逃。
拥有“中国速度”的消防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护车也早已到位,学校的部分天花板开始往下塌,压到了电箱,引起了火灾,地震加火灾,第一次见的同学们魂都吓飞了,他们排成一列,依次下楼,因为所在楼层较高,逃跑时间有限,只得加快速度,同学们来到第二层楼梯的时候,天花板突然塌下,李力在最前头,身手敏捷地躲开了,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捏一把汗。
“小心!”老师喊道。
“不用担心!”李力接话。
同学们一脸茫然地看着被堵住的唯一通道,“不要慌,就地避震,用书盖住头,”赵强喊道,他是文艺委员,有不错的影响力。同学们纷纷照做,这时,后面有同学喊道:“快!快看!”全班同学向后看,“火!”那火,像一只猛虎,向我们靠近,李力赶紧跑到队伍最后,护住其他同学,老师头上流下豆大的汗珠,神情从容地跟孩子们在一起,最后关头,“轰”一声巨响,“是消防员!”赵强紧张且激动地说,“快走!快走!一个一个,要有秩序!”消防员喊道,同学们好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因为还有其他班,消防员看我们班人数到齐后,接着踏入火场,全班同学向消防员说“谢谢!”,那个消防员在火场“战斗”着,汗浸透衣背,他嘴里一直重复一句话“能救一个是一个,能救一个是一个,能救一个……”,他慢慢开始神情恍惚,晕倒在了火场中。
几个月后,同学们到校上课,门口的草坪上多了几个铜像,有那个消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