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别过夏花绚烂,走进秋叶静美。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对接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及《行动方案》,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新样态,中国教育梦于2023年9月16日——17日举办全国小学名师“大观念教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展现全国一线名师最新、最优课堂,用“课解读新课标”的形式,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城南小学语文教师赴省城参加本次活动。
两天的学习观摩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我们分别观摩了张学伟、盛新凤、吉春亚、魏星、冯栎钧、顾丹凤、何杰、薛法根等九位名师的课。九位名师的示范课各有特色、各有亮点,课后解读讲座有深度、有内涵。名师们不拘一格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拓宽了我们今后课堂教育教学的思路,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提供了丰盈的思想源头活水,充实了教学智慧。
优雅端庄的盛新凤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课例《红楼春梦》,盛老师整堂课用“趣”字为线索,带着学生们走进了民俗之趣、风筝之趣、人物之趣。把原本对于孩子们来说陌生难懂的《红楼梦》变得饶有趣味,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盛新凤老师在讲座中具体谈了在大单元背景下如何进行“大阅读、大设计”,从而实现“大语文”的设计策略,她分享了聚焦“雅学大设计”之下的六大课型;通过具体的课例和具体的单元,直观展示了“组文和读”中“整体感知课”、“细节品读课”、“趣味表达课”的设计架构。
吉春亚老师的课通过设置情境任务来带动课堂,她设置了小小记者训练营这一情境,将整篇文章的学习放入这一情境中,首先带领学生解读了“五粒豆历险记”,接下来在“小记者分提问”的情境下设置了四级提问,教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提重要问题,学会解答。
吉春亚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是:找关联、善分类、会构架、真学习,任务群构架及学习活动设计例说。主要从“从一个案例引入简说教学设计需关联”、“从课程标准任务群特点中的逻辑关联”、“从关联中分类,确定主题情景与任务”、“从关联中拟定学习任务型的基本框架”、“学习活动过程简约,指向关联的任务”五大学习任务展开,通过各年级的主题单元的举例进行解说,吉老师说每个的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有关联,它关联着课后习题、关联生字、任务群也关联、教学步骤是关联的,明确找关联是构架任务群最好的办法。
魏星老师执教的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一课。魏主任基于语文学科素养目标,创设了“给不同的对象讲述故事”这一语言运用的情境,在不同阶段设置有层次的学习任务,逐层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从找准词语,梳理内容到设置情境,展开对话,再到关注语言,感受形象,学生在一步步地引导下角色扮演、参与实践、积极表达、自主建构,最终能够讲好故事。魏老师的课堂展示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学生的思维也在课堂中真实打开。
魏星老师结合具体的实际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将单元整体教学的六种实践形态一一进行了解读,老师们享受了一场精神的盛宴,在愉悦的氛围中让老师们对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实践形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为今后的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冯栎钧老师的《盘古开天地》让我们领略到了文雅风范,明白了什么是人师:轻声慢语,温文尔雅;言语之间,不疾不徐;听学之时,如沐春风。
何捷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作文课《写日记》,课程一开始,他就让孩子记住三句话:“日记,就是日记;日记,不是写作文;日记,开始就不能停。”这几句话充斥着整个课堂。课程开始之后又看到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全程把课堂时间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日记的格式,日记内容写什么,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在其中他提出一句话,越像作文越不容易坚持,日记就是记录生活的每一件事,他提出的这个观点让我们眼前一亮。在引导学生学会写日记的过程中,通过《金鱼日记》,引导学生怎样去一句一句把句子写完整,他告诉孩子们:“每一句简单的话,都值得被记录。”
薛老师的课堂很大气,开头没有繁琐的导入,直接就是读课题。但是这个读课题不仅仅是读准确,更是读出其中的深意。从题目中其实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比如说确定小古文的主角,摸索其中发生的事情等等。理解意思后再读,就有了生成。
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就是汉语,最好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就是朗读和吟唱。张学伟老师的《伯牙鼓琴》一课展现出教者厚重的文学底蕴、从容的教态、诙谐的语言、对语文新课标的把握与践行,为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引领航向。
培训会上,教师们认真聆听,深入思考,思想的火花彼此碰撞,在前行的路上,更加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大单元教学”可以更有效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只有紧跟步伐,精心研究,潜心学习,才能在课改的路上越走越精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进步。"大单元教学”是巨大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样更是对教师教学的巨大挑战。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思学之道,不索何获!相信这次培训让老师们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为下一步语文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