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童谣:“月光仔,月嫲嫲,伊媱喊你下来食擂茶……”
一、“将乐擂茶”概况:擂茶和西山纸、龙池砚被誉为将乐“三绝”。
有童谣为证,“将乐擂茶”历史悠久,闻名遐迩。2008年“福建客家擂茶将乐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乐县也于2008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擂茶)之乡。
“将乐擂茶”是将乐县人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将乐人逢年过节、结婚、添丁、乔迁、参军、升学、做寿、治丧等喜事、大事或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日常交往,将乐人都会擂擂茶,邀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喝擂茶,这也有利于感情交流。
二、“将乐擂茶”做法:在将乐县,擂茶是百姓人家即兴制作出来的饮料。顾名思义,擂茶得用专门的器具来“擂”。它的主要器具就是①陶制擂钵、②木质擂棍、③竹制的笊篱(滤具)。擂钵是将乐县本地烧制的一种特制陶钵,呈倒圆台状,其内壁布满辐射状粗糙沟纹(是为了在擂茶过程中增加摩擦力);而擂棍为一根1米长、直径5厘米左右(手握舒适即可)的棍子,一般用茶树枝或白蛇藤制作而成。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芝麻、茶叶、橘皮、川芎,有时也加些如将乐当地野生的鸡爪草、凤尾草、鱼腥草、薄荷草、蛤蟆藤等青草药。
下料、开擂、冲泡、过滤、再擂、成茶。擂制过程一般是由两人合作,一人擂、一人扶钵辅助,轮换擂制,擂制过程共擂共乐、同享劳动成果(擂茶),融融其乐,这正是“将乐擂茶”的魅力所在——“擂中乐、乐中品”。
三、擂茶的起源:关于擂茶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常听到的故事版本是,东汉时期的大将军马援带兵途经武陵(现今湖南地区)时,军队士兵们突染瘟疫急病,幸好有当地的农户及时提供祖上相传数代的除瘟良方(三生汤):取生茶、生姜、生米各十石,磨成糊状后以开水冲食。故事的结局是士兵们茶到病除,擂茶也由此流传开来。
“将乐擂茶”的来源,将乐坊间主要有二种说法:
一是“南迁说”:唐末宋初中原汉人躲避战乱,南迁闽越,南迁流民,在迁途中,为了充饥和防病治病,将芝麻、米、豆、花生、茶叶以及就地采摘的鱼腥草、鸡爪草、凤尾草等野生青草,一起放入擂钵捣烂加水煮沸食用。【本馆主个人认为: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的“宁化擂茶”,更符合流民迁途中,充饥果腹和防病治病相结合功效的食品擂茶。】
二是“廖立说”:三国时期蜀汉有立传的重要人物廖立(现在的湖南省武陵人),为避难保命于公元234年徒迁入闽,定居当时建安子校(即现在的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黄潭镇祖教村),将湖南武陵擂茶制作工艺带入。将乐县的水质偏热,擂茶去热解渴,故很快流行。【本馆主个人认为:“将乐擂茶”属于清水饮料式的擂茶,不具备充饥的功效。更符合日常防病治病、闲聊交友、解渴的饮料饮品功效,因此“将乐擂茶”的来源,本馆主更偏向”廖立说“】
四、“将乐擂茶”的功效:将乐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上一碗,消脂去腻;炎炎酷暑喝擂茶,更是神清气爽。据验证,常喝擂茶还有明目、利咽、滑喉、养肺、健胃、清肝、利尿、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润肤美容、防风祛寒等功效。
五、弘扬“将乐擂茶”文化的实践:
第一波:2005年4月,将乐人李绍平先生发明全国(乃至是全世界)第一台“电动擂茶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公开号CN2790183Y。【本馆主个人认为:这个发明,实际是采用“电动擂茶”代替“人工擂茶”,解放了人的劳动力。】
第二波:2019年6月,将乐人林翔飞先生发明“一种养生擂茶及其生产工艺”,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201910306497.2。【本馆主个人认为:这个发明,实际是“将乐擂茶”的标准化、企业化、产业化。】
第三波:以“做堆飞擂茶馆”连锁模式的市场化体验馆经营模式,以接地气的、亲民的、低消费的价格,以沉浸式的亲身操作体验,既可以有效地传承弘扬“将乐擂茶”文化,又可以解决富余的劳动力,增加普通百姓的就业收入【这也是本馆主的初心】。
将乐县“做堆飞擂茶馆”
202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