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家史

晓江
创建于2023-09-16
阅读 2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93年前初冬的某一天,在长沙城南边山区的空气显得异常的阴冷凝重,建立于唐的嵩山古寺,本是修行养性之地,却无法阻止文明社会里一场最原始的杀戮,几位五花大绑的中年男子被枭去头颅后,身躯又遭拦腰斩断,血红雪白给让这灰蒙蒙的世界多了一个瘆人的色彩。同一时段,长沙城内一著名女士也因同一事件惨遭杀害,她叫杨开慧。

其中一位被杀的人是我的曾祖父,在《中华英烈网》上只有极简单的记录,肖运生,长沙县跳马乡人,1927年任嵩山乡农协委员,1930年在嵩山寺被杀害。再有的信息,则是从史料记载与小时候零星地从我奶奶、姑妈等长辈那里听到的。

       1930年8月底,由红一、三军团组成的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二次攻打长沙城的战役,其中红一军团攻打南城。战前,红军在石门、白田、牛头等一带安营扎寨,作为农协委员的曾祖父发动农协成员给红军带路、运送伤员、筹粮、打土豪等,他更是说服族亲将肖家祠堂作为红军攻打长沙前敌总指挥部,毛泽东、朱德、何长工等在此指挥战斗近半月,红军攻打长沙失败也导致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就此产生。

        红军撤走后,长沙的国民党政府对红军家属、农协会员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一个唐姓地主向政府告密了曾祖父,因他被曾祖父批斗过而怀恨在心(长沙解放后,该人被捕,当新政府征询家属意见时,曾叔父一句“记仇不如看仇”,让此人躲过杀头命运这是后话)。曾祖父被捕后,家人通过各种社会力量进行营救,但“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一个”的口号发挥了淫威。曾祖父被杀后,是曾祖母与祖母用缝衣针将尸体一截一截的缝合,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祖母很少去看关于战争题材的电影,古戏有杀人的情节她也是不去看的。

       曾祖父被害10余年后,北方有位先生到了我家,大姑妈记得先生给大家讲的“天要亮了……”,先生在“讲课”时,祖母就在屋外缝补衣服,看到陌生人就打个声响,这些平时只有在电影里看到的镜头,它就活生生的发生在我家的老屋,后来得知这位先生名叫周里,后成为湖南省省委书记。祖父发展成为地下党员,又开始了顽命生涯,在一次组织人员偷乡公所枪时,集体被捕,所幸悲剧没有再发生,长沙和平得到了解放。

       在我记忆里,祖父总是那样老实、沉默,在那个红色年代里,从未给我讲过他的光荣史,直到他去世后,全乡的党员集体到他灵前吊唁,我才感受到这份革命者的荣耀。

        近日,前往曾祖父遇害地方凭吊,漂亮的门楼掩饰不住寺内的破败与荒凉,本想燃一页纸,点一柱香,完成对先祖的祭拜,却无人应答,也只好作罢。整个寺院连同周边池塘山地被高墙围挡,成了私人庄园,要是先祖有灵,是否后悔自己用生命代价作出的决择。

       早闻邻村建立了“中共石燕地下党支部旧址与陈列馆”,去前特意网购了“周里回忆录”仔细阅读,查找相关内容,遗憾的是周里在回忆中没有半点关于在跳马的信息。近日借吊唁本家伯母机会,参观了此“旧址”,这栋借用本家兄弟老宅修建的“旧址”里也找不到只言片语关于曾祖父的信息!平民“烈士”总是那样悲壮孤寂!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已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第9个“革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暨国庆75周年来临之际,撰写这段短文,在缅怀祖辈的同时,更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让这样的血色家史,永远不要在这世间再发生!

阅读 2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