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一扇门,迎来百花香。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学伊始,低年级数学组在李克霞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深入课堂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张光霞老师执教的《认识线段》一课,教师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张老师先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入手,让学生观察跳绳与拨河这两项体育活动中绳子的不同,来初步感知"曲"与"直"的不同,再让学生拉一拉绳子,亲自感受,通过在活动中观察与比较,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的特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在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辨一辨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线段的特点。在“画线段”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先通过看老师示范画一条线段,再到反馈学生第一次所画的线段,找出不足之处后,教师再次利用儿歌示范,让学生再动手画一条正确的线段,逐渐地掌握了画线段的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这种体验让学生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
李静老师执教的《笔算不退位减法》一课,李老师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质疑问难,交流讨论,激励优等生教学困生,营造“生教生”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认知、碰撞思维,从而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课中的笔算教学片段,在学生自学前,出示了上节课的内容做为铺垫。巡视中,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难点与困惑,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质疑,引导优等生教学困生。
祁小丁老师执教的《笔算不进位加》,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法,从而引出竖式计算方法。整堂课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设计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
连老师教授《5的分与合》,在整个新授的过程中,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构件知识结构,教师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5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习巩固的这部分, 教师运用了多种方式,如开火车,做“找朋发”的游戏等等。在最后,还设计了两道开放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杜亚萍老师执教的是《4的分与合》,整堂课通过提供具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观察和实践分与合的过程,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能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推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互动中积极参与。
柴亚珍老师执教的《第几》一课,由数字宝宝1-5排序游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组织了相关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
推门听课活动不仅是教书人心灵的碰撞,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加油站。每节推门课活动结束后,李校长和听课老师们在第一时间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环节、师生状态、课堂效果、学生习惯等方面全面评价,从新课标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悉心指导,肯定优点,提出建议,促进教师快速掌握新课标精神实质,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昨日已展千重锦,而今再进百尺竿。期初推门听课活动的及时开展与有效推进,是对所有教师的鞭策和激励,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今后,我们会持续开展推门听课活动,立足课堂主阵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实现学生和教师素养双提升,让“双减”和新课标通过课堂真正落地。新的学期,我们芳华待灼,必将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