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儋州市第一幼儿园怡心分园,预防登革热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创建于2023-09-16 阅读436

预防登革热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随着夏秋季气温的变化升高和蚊蝇繁殖密度增加,逐渐进入登革热高发季节,为了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保障我园全体师幼的身体健康安全,儋州市第一幼儿园怡心分园开展预防登革热大行动。

让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登革热吧!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可分为DEN1、DEN2、DEN3、DEN4四型。

二、让我们了解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呢?

1、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雌蚊叮咬了带有病毒血症的病人和猴类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经8-10天的潜伏期,再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伊蚊感染后无症状但可终身携带和传播病毒,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

2、目前发现的最常见的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埃及伊蚊,另一种是白纹伊蚊。

这两种蚊子长相相似,腿上都有白色的斑纹,经常被人称作 “花脚蚊子〞。它们活动范围比较广,在我国境内除了广东、台湾和海南等一些南边的省份,在东北也有所分布。

三、让我们了解登革热的流行季节,还有了解哪些人易感染上登革热?

1、登革热是东南亚国家常见的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伊蚊全年都有生长,其中8-10月份最为活跃。登革热发病高峰月份在8-10月份。

2、人们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在流行季节,从非流行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容易受到咸染,如到东南亚等地旅游、探亲、劳务、经商者。登革热病毒分为4型( Ⅰ、Ⅱ、Ⅲ、Ⅳ)。感染登革热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患过由某一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还可以感染另一型病毒。

四、让我们了解背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症状:

1、皮疹:病程3-6天出现,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面部

2、发热:①发热起病急,体温迅速达39°C以上,伴随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等症状,发热有双峰样的特征表现;

②全身的毒血症状会伴随发热而发生,如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痛;

③有皮疹,在病程3~6天出现;

④有出血、淋巴结肿大等,个别还会出现黄疸、肝肿大。

3、出血:在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脸部、颈部、胸部等皮肤

发红,部分病例有眼结膜出血。

五、让我们了解如何预防登革热!

在家时不建议采用化学防蚊和使用驱蚊产品,更 推荐物理防蚊。

1、可以采用挂蚊帐、装窗纱、挂门帘等物理方式。

2、定期清除室内积水,蚊子喜欢潮湿的环境,注意保持厨房、洗手间等这些地方的干燥。家中有盆

栽的话也定时清理花盆底部积水,室内垃圾及时清理。

3、蚊子依靠近距离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光线和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因此,孩子出汗应

该及时擦干或者洗澡。

4、室外可以给宝宝穿轻薄透气的长衣长裤,提前喷洒驱蚊防蚊产品,喷在裤子衣服上,建议选择成

分安全简单的儿童专用驱蚊产品,定期给孩子修剪指甲,以防被蚊虫叮咬后自行抓破皮肤,皮肤有破烂溃疡处也不能涂抹驱蚊剂。

5、尽量不去蚊虫较多的地方,如草丛、有水的地方附近玩耍。宝宝如果被蚊子叮咬后不舒服,可以使用冷水毛巾敷 5~10分钟,使用肥皂水清洗患处,家有炉甘石洗剂的也可以擦点。

我园教师进行防蚊灭蚊卫生活动

我园后勤部门进行防蚊灭蚊消杀活动

宣传登革热防控知识及加强卫生管理

我园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校园宣传、班会教育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如何预防登革热传染病及灭蚊防病知识“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宣传教育,我们大力宣传预防和应对登革热疫情的常识和措施,提高师幼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阅读 4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