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校园美,立德树人育良才—罗通山镇学校最美校园纪实

玖肆柒玖
创建于2023-09-15
阅读 41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罗通山镇学校位于通化市柳河县东北部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罗通山脚下,美丽的三统河畔。    2012年10月9日由原中心小学与中学整合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17432平方米。目前,共有20个教学班,教师69人,学生总数600人。

       步入学校,映入眼帘的就是学校的校训:做最好的自己

       我校秉承“修德扬善,培养良好习惯;全面发展,彰显个性,普教与职教相结合,实现升学有实力,就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三维”育人目标,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理念,做良心教育,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

  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是我校近两年来重点研究课题,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环保教育工作,是学校一直高度重视的中心工作之一。新学期,学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柳河县创建“最美校园”评选活动方案》对照评选标准,成立了以李彬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姜林宇为副组长的创建最美校园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环卫、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四个工作组。分工明确,职责具体,形成了完善的最美校园创建组织网络,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我校加大最美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在春耕前夕,教师聂宏璋开始精心设计校园美化布局,精选绿色树木、花卉品种。阅读大量生态教育方面著作,收集整理相关环境教育材料,先后从北京、江苏、内蒙、辽宁、黑龙江等地引进30余个名、优、特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创新学生实践认知过程,促进学生技能提升,真正将“实践育人”落实到位,将教育特色发展推向高潮。

       我校在环境美化绿化工作方面,重点突出整体性,向景观化、园林化、生态化、亮点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既突出特色办学模式,又要突出校园文化品位内涵。全面提升环境文化教育人、感召人、培养人,将校园变成学生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实践的田园。

  我校充分利用教职工会、学生大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橱窗、电子屏幕、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科普知识。

       我校十分重视育人环境建设,按照“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总体要求,进行了校园环境建设和整治。校园内外安装太阳能路灯12个,对教学楼进行美化,在教学楼各层走廊的墙面上,布置精致的名言警句,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建立大美罗通山展厅,成立罗通山小导游,组建校内小解说员,让家乡美、校园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成了学校一道亮丽风景线。

01:59

  我校依据校内外资源优势,成立了特色小组:园艺小组。目前有校内外园艺辅导员11人,4月份,对校园果树进行了剪枝、嫁接;微型实践活动小组。学校共有18处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命名如下:梦幻园、圆梦园、启航园、腾飞园、金娃娃、红宝石、特菜园、德之源、善之地、红花锦带、林药佳境、耕耘园、追求园、四季果、百花香、韮香园、梨园香、樱桃红。所有班级均有相应实践基地,学校对各基地进行了挂牌,各班各自认领了自己的基地。学校制定下发了基地活动计划、检查细则和评比要求。各班拥有了实践活动基地后,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加强了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绿色生态教育,成为天然的教育宝藏。

  我校建立了4335㎡“生态农业示范园”,园内划分九个劳动基地,预计种植马铃薯、高粱、大豆、花生、谷子、向日葵、玉米等品种,劳动实践课教师在示范园内现场为学生上课,讲解操作农作物栽种方法,把课堂上到了田间地头,让教育有声有色。

  我校利用大棚种植、培育的各种苗木长势良好,基地种植生产已陆续开始,种、肥、苗、药及生产用具较为充足,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计划开发、种植、生产、繁育、推广、研究、试验植物包括粮、药、果、菜、花累计120余种,实现物种的多样性、全面性,为有效推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生态教育、环保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我校植物种类鉴赏

树木类

花卉类

蔬菜类

药材类

     “最美校园”的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不仅体现在环境建设层次,还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突出涵盖的全局性与整体性,是开展各种实践教育的载体,要触动人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启迪、使人增智、令人感悟、影响和教育每一个人。

  在创建“最美校园”活动中,我们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与最美校园评选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宿舍、食堂面积和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下步工作,我校要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精细管理,再上新台阶。
阅读 41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