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 致远”是海口一中八字校训中的后两个词。“沈”通“沉”,沈毅即沉稳果敢而坚毅,方能达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以这个为题,缘于今年是组里开创主题单元教学的第4轮实践。正是前三年的坚持和果敢,我们的新课程实践教学才步入了成果的沉淀和升级。同时,也有时间去开发通用技术与劳动课相结合的活动项目。
我们设计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题单元线索:信息社会及特征(必修2、1)、数据与信息(必修1)——数据处理与应用(必修1)——数据编码(必修1)——信息系统组成及构建(必修2)——信息安全与责任(必修2)——算法与程序实现(必修1)(本单元在第2学期,2课时/周)。
第1、2课的内容是基于学科大概念“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算法、数据”统摄整合出的两节课的内容,从宏观的信息社会到微观的数据和算法。正如崔允漷教授说的,要破解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见木不见林”的痼疾,类似导游第一天是先给游客介绍整个旅游计划,才会具体到哪个景点。
这两周课我是主备人,第1节课的备课、听课、反思、改进,课件改了6稿。活动设计、掌控板程序各改了3稿。修改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登上WiFi的上限问题,教师有些求全。一节课是有限的,也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做教学设计时除了心想“有趣、有用、有味、有人”以外,更重要的要有学科核心素养做根基,要有真实的问题做载体。
第1节课有两个知识点:信息社会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还有1个系统观,也就是学科大概念,讲学习方法。用课件中的两份数据,培养一点点信息社会责任的情怀。解决某个真实情境下的“关灯”问题。在解决问题和阅读程序中,培养一点点计算思维。
第2节课也是两个知识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数据的采集及数据安全。还有智慧解决问题的数字化方法。首先是改变计步数的游戏,实多改少的目的,类似于二手车修改了里程数。树立信息意识,更是信息社会责任,优化设计。通过找假币的方案设计,找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在观察数据中,智慧解决问题,培养计算思维。
毕竟是高中的第1、2课,毕竟是学生第1次用掌控板这个智能“玩具”,教师讲多点是正常的。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才是科学的。否则,学生是“乱玩、瞎玩”,更不知道“活动”背后的知识。在第1周,同学之间连名字都叫不上,分组探究只是表面的热闹。最科学的方法是,每班有7列或6列学生(没有超过WiFi热点的使用上限8),每列分发1套掌控板(板+线+充电宝),由后往前轮流使用。教师专用的2块掌控板做演示,1块写入了讯飞语音识别控灯程序,1块写入了微信小程序和TinyWebIO物联网应用的程序。分用教师手机、教室鸿合一体机设两个wifi热点。教师手机热点保证演示的2块掌控板能顺利上网,一体机上使用win10下免驱的USB无线网卡,运行360免费WiFi软件,修改帐号及登录口令与学生用的程序WiFi一致。
以上,外行人“飘过”,没用过掌控板上课的内行人也一并忽略。对技术教师而言,教育教学研究承载的东西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还有技术与教学的创新应用。
很乐见,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通用技术课上,老师们都是活力满满的。
技术课是充满挑战的课堂。教师除了更新教学观念,技术水平需与时俱进,还要有创新能力。
从暑假开始,我们就投入到了椰壳加工工艺的劳动与通用技术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去椰壳工厂参观学习,去网上淘买各种小工具,去买椰子加工制作成给学生打样的作品。最重要的设计思想是做有温度、有故事的作品,而非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因为只有站在人性的角度和育人的高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开发课程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什么作品。技术总会被遗忘,留下的就是素养,以及他们讲的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