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懂诗的人接进门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是近日登上抖音热榜的一句诗词,出自宋代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抖音博主@阿瘫!发布的一条动画视频,让590万人和这首诗产生共鸣。视频中,主人公儿时被老师检查背诵《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他依靠瞬时记忆交了差。多年后,他临时起意想和朋友们旅行,但一个个朋友相继临时爽约,让他突然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
其实,因为某句诗词而引起大范围热议,在抖音已经不止一次,今年暑假期间《长安三万里》的热映,就掀起了一股“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热潮。
据抖音2023年6月数据,此前一年抖音新增古诗词相关视频847万条,累计播放量273亿次,同比增长63%。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名家学者开始在抖音讲诗词。由现年99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领衔讲解的系列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超1.5亿,获得千万网友点赞。
读诗,正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一种潮流。
诗是生活的影子
诗词在当代为什么能火起来?
“中国的古圣先贤作诗时,是带着他自己内心的真实情志感发的,能够让我们身临其境,当我们感同身受的时候,仿佛这首诗它又再一次复活了。就像突然间被点穴了一样。”近日,南开大学教授张静在“诗是生活的影子”对谈直播中提出的观点,回答了当下“诗歌热”的问题。
张静认为,诗歌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流行,是因为古代的诗词不仅是诗人当时当刻的情感表达,也映射着当下社会的人间百态,它以精炼且有力量的语言,和每个人的人生产生共鸣,是一种使人心振起的力量。
诗人欧阳江河在“带着诗歌上街去”对谈直播中也表示,流传至今的诗歌具备当代性。以杜甫为例,他认为杜甫其实是个“当代”诗人。杜甫在1300年前写下的诗打动了当代人,这首诗就是一首当下的诗。“虽然杜甫用那个时代的形式在写那个时代的变化,但他和时代的关系、他处理时代的方式,还有他提炼出来的诗意,这些内容放在当下,也具备当代性。”
叶嘉莹先生曾说:“诗词不是我的教研对象,也不是创作工具,而是支撑我走过苦难的力量。”确实,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起伏,有人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地表现才华,有人在“也无风雨也无晴”地回望,也有人经历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诗歌就像是影子一样,每个人都能在诗词中找到与自己当下心境契合的句子,并随着心境的变化,体会出不同的感受。这正是这场直播传递给人们的意义。
上述提到“诗是生活的影子”和“带着诗歌上街去”两场对谈直播,出自抖音联合南开大学发起的《荷畔诗歌节》系列节目。据了解,《荷畔诗歌节》系列直播共4场,欧阳江河、周志强、方笑一、王士祥、黄晓丹、骁骑校、李右溪等12位文化名人,在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的一处荷塘畔,围绕古诗词与现代生活、语文教育、AI写作、当代传播等话题的碰撞展开讨论,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魅力。
“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荷花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经典意向,宋伯仁这首《荷花》诗中提到的濂溪先生,更是写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咏颂荷花的绝美佳句。诗词主题的系列对谈以荷畔为对谈场景,便是在致敬荷花的气节。
郑州大学教授王士祥在“卷舒开合任天真”这一期节目中说:“荷花等这些意象背后都有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简单的词汇里可能都是一段深沉的历史。”
正如直播中长安姑娘刘玉提到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就呈现着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但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清平乐·村居》蕴藏着辛弃疾因抗金理想破灭、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后的无奈,也表达了他越是向往田园生活,越是激发起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热忱。
“诗词被誉为是中华文化的芯片。因为它可以积蓄,也可以传导,可以激活。”张静说。《荷畔诗歌节》既是借荷花的气节让人们感受诗词带给人们的力量与慰藉,也是通过诗词与当下意象的连接传承古代文化的内涵,更是希望通过对古代诗歌的解读,使其在当代人心中焕发新生。
据悉,该节目已于9月10日至9月13日在南开大学、抖音唐诗三百首、诗教中国等账号同步上线,在嘉宾妙语连珠中,已有近400万网友聆听了这场来自荷畔的诗歌盛宴。
把不懂诗的人接进门
《荷畔诗歌节》之所以选择在荷畔进行,还有另一重含义。
“诗是生活的影子”这一期节目的嘉宾张静教授,既是节目全程参与者,也是叶嘉莹先生的学生。她透露,《荷畔诗歌节》的“荷”也是在向叶嘉莹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古诗词传播的坚持致敬。
南开大学的马蹄湖中有一片荷塘,是许多学子心目中的“校花”。叶嘉莹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自费回国教书时,应邀在全国40余所大专院校义务教授中国古典诗词,最终也因“为有荷花唤我来”选择了在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执教与定居。这让出生于农历荷月(六月)初一、乳名就是“小荷”的叶嘉莹先生,与荷花再添不解之缘。
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以及她在学术研究、个人生活中一以贯之的坚韧,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子。
“她曾说过,诗歌是有生命的。”张静介绍,叶嘉莹先生毕生都在致力于古诗词的传播,她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亲身体会到的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打开古典诗词这扇门,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张静认为,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流行,叶嘉莹先生“把不懂诗的人接进门”的使命,极适合在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上来完成。
“我们和抖音的结缘,是在2020年叶先生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映时,导演陈传兴推荐的。他认为,古人用绝句来记录生活,抖音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绝句,有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元素。”张静说。
此后,抖音与南开大学文学院和中华书局共同建立了抖音唐诗三百首账号,并先后上线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专题节目《大家聊唐诗》等内容,让马蹄湖畔的荷花香,也借助短视频等新型媒介,传递到更多人心间。
就在这个月,抖音开学公开课还引进了叶嘉莹谈《花间集》等精彩内容,超过60万网友在南开大学官方抖音号追更叶嘉莹早年珍贵影像资料。一经播出便冲上了热搜。本场公开课,是叶嘉莹先生在2016年开学季于南开大学演讲首次完整版公开播放。演讲中,叶嘉莹从中国古代词集名著《花间集》谈起,介绍了诗与词的诞生、《花间集》的诞生,其文学魅力与演变,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据悉,本次抖音开学公开课播出的叶嘉莹先生五场公开课已累计吸引超过300万人关注。
打破知识的藩篱
电影《掬水月在手》上映的契机,促成了南开大学与抖音持续多年的合作,这部电影也同样映射了抖音持续多年来的坚持。
影片的英文名Like the Dyer's Hand,取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直译为“染匠之手”,意为手在染缸浸润得久了,自然就会带有环境的色彩。在张静看来,抖音就是这样一个“染缸”,它创造了一个让更多人可以获取到知识的环境。事实上,无论是联合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建立诗词传播的账号,还是打造《荷畔诗歌节》这类知识系列直播,都是抖音为用户打造知识拼图的举措。
近年来,抖音通过多项内容扶持项目,帮助知识分享者构建良好的分享环境,逐渐完善用户的知识拼图。据悉,未来一个月,抖音将推出60余场“开学公开课”知识直播,欧阳自远、金涌等10余位院士领衔开讲,泰勒·沙哈尔、叶嘉莹、余华、彭凯平、作家阿来、中科院研究员曹则贤等超过30位文化名人、科学家加入直播,内容聚焦名校名师公开课、人生选择与发展、热点话题科普等领域。
同时,基于过往已经验证的运营模式,抖音还会对优质课程与高校院系提供深度运营支持,通过“节目首播+播后沉淀回放+短视频合集”的方式,帮助每一门优质公开课得到全方位、多体裁、多角度的传播效果。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大学的校训,意在希望莘莘学子每天都可以学到新知识。抖音致力于布局知识内容建设,同样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在抖音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日新月异”。
卷舒开合任天真。在抖音,处处可以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记录,而在这些美好中,对求知的天真之心,对世界的好奇之心,正在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