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时光匆匆,三年已然过去。回首在城南小学的点点滴滴,皆可入诗入画,幸福并快乐着。
过去的这一学期,在城南小学这块温馨惬意、充满着教研氛围的沃土上,我汲取着养分,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获得了成长,得到了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理应怀揣着教育情怀,恪守“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准则,秉持着终生学习的理念,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爱思考、善思考的人。
学无止境,上下求索。
在新课改理念不断融入教学的今天,如何把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展现出小学数学这一学科的应用价值和育人功能,回归教学的初衷和本质,是教学一线教师不断探讨和实践尝试的问题。
而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正承担着巩固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渠道,建构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的作用。
如何设计适合班上学生学习情况的数学作业,这便是我上学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教研氛围极为浓厚的城南小学,我遇到了有着同样思考的练老师。
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最终将阶段性的所思所想沉淀在4月初提交的《数形结合助推小学数学低段“问题解决”探究》和《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两篇论文中,分别获得郫都区一等奖和二等奖。
这是开始,是扬帆,是起航,不会止步于此。
4月中旬,在参加班主任技能大赛城南小学校内初赛的过程中,我留意到班上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段时间愈发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我能为这个孩子做点什么?这是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的变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缓慢转变的过程。
对于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而言,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打开孩子的心扉,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
在这里,我遇到了有着相同困惑的李老师,完成了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案例《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并提交。
“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对学生富有爱心的教师,他们深埋在心底的善良,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纳班上所有的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懈地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法,让这种“爱”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爱之深的心,责之切的依靠,这种“爱”是否可以成为转化“学困生”的一种契机呢?
这是我思考的第三个问题。
“学困生”的转化往往具有反复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抵是因为“学困生”的意志力普遍薄弱。然而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对他们施以正面的引导,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未来的变化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我深信,只要我们真诚的关心每一位“学困生”,用一颗心去打动另一颗心,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在一件件小事中不断浸润他们的心田,去共同体会“学困生”的开心与快乐,哭泣与欢笑,真诚的信任他们,他们定然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那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
在和李老师的共同探索下,4月底,德育论文《浅析小学阶段“后进生”的转化策略研究》,获郫都区二等奖。
马不停蹄,披星戴月,我在下一个路口。
5月,在筹备和排练完班上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后,年级组开始投入“三度研修”集体备课、磨课的环节中。
6月初,在城南小学“三度研修”课例展示活动中,执教三年级示范课《周长与面积》,获得校级奖项,这是整个年级组的荣耀。
正值月季花儿开,回首相望已六月。
6月初,在指导学生胡涵怡完成“中华魂·中华好家风”征文,荣获成都市征文比赛二等奖后,赓即参加四川省2023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
韦编三绝,几易其稿。
在与欧老师和陈老师的通力合作下,历经半个月的反复斟酌和修改,6月中旬,圆满上传北师大版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作业设计。
一鼓作气。
6月底完成微课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三年级学业质量评价研究》结题报告,获郫都区二等奖。
追逐风一样的感觉,一路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