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阳光温馨恬静,初秋的蓝天白云飘逸。微风徐来,美好不期而至。9月9日一大早,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临沂市高新区实验小学参加“聚焦核心素养,赋能创新课堂”——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大观念教学”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本次观摩中高年级共四节课,每节课安排一个主题讲座。第一场是全国小学名师张学伟老师执教的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鼓琴》,课堂伊始重注朗读,提出:学习语文的第一件事是朗读!从大声朗读中梳理情节,介绍文中的两个人物。既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又检查了学生们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
文言文中用在句尾、句首或句中,表示各种不同语气的词叫语气词,本文中语气词数量虽不多,但能够辅助表现不同的语气。张老师就是抓住了“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一句中的“乎”字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韵味,并拓展李白《蜀道难》中的“噫——、吁——、嚱——”反复诵读,形式多样,让学生体会古人用词的精妙!
在学生充分体会到“伯牙鼓琴遇知音、伯牙破琴失知音”的情感变化之时,拓展《管鲍之交》通过听故事,话知己,渗透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真可谓是“琴声—情深”啊!
在张老师的主题讲座《打开语文的千姿百态》中详细阐述了小学语文学习文言文的三个方法:1、放过:古今同义;2、突出:古今异义;3、深究:关键之处。即懂的不讲,会的不讲,急于理解的讲。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中古今异义的字词进行举例,重视朗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提倡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最后,风趣幽默的张老师更是用自己极富情感、极具表现力的唱腔为我们带来了《诗经.卫风.木瓜》选段。
第二场是全国小学名师杭州市临安区的钱炳伟老师,他执教的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本节课以解读单元页开始,明白单元语文主题及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鲁迅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陌生,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钱老师先出示两个时间节点,然后再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鲁迅的一生。
整个教学过程,钱老师安排了四个任务:一、我读诗,诗中有“情”,引导学生如何对比去读,通过加“引号”的方式体会作家臧克家语言的艺术。二、我读诗,诗中有“人”,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野草》等作品中关于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都为深入了解主人公夯实基础。三、我读诗,诗中有“势”,重新安排了文章模式,体会这样安排的好处。四、我写诗,诗中有“情”。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眼中的鲁迅。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散发学生思维的课堂。
第三场是全国小学名师冯栎钧老师带来的《盘古开天地》,课堂伊始以华为研发“盘古”芯片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然后,想象贯穿整个课堂: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劈开的?盘古劈开天地之前和之后,天和地各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周围黑乎乎的一片你是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盘古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苦苦撑着天地?最后回顾盘古变化的过程,思考:为什么华为公司以“盘古”命名芯片?结果水到渠成,学生自然领会了盘古那种坚持不懈、造福人类的精神。
第四场是全国小学名师吉春亚老师带来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以单元页语句进入课堂——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再深入本单元课文安排情景任务:小小记者训练营,通过语文要素,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然后梳理问题清单,保留提出的重要问题,然后全班进行整合、交流。
在吉老师的课堂中无时无刻不渗透着“阅读与整合”,我们每一个单元都是以“主题、情境任务、子任务”组成,而每一个单元的课文都可以进行材料整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整个学习过程让我感受到要自觉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