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法指导

CrystalEVE
创建于2023-09-14
阅读 30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了解本节的内容提要;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这样,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理解感到有困惑的地方,上课也可以特别留心,听课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二)课堂听课。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记”四个方面。

    所谓“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

    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

    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

    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而同学们平时阅读教科书的时候,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下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是很难学好历史的。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阅读时,可以快速阅读的历史教科书内容有:


(1)课前的“说明”,主要是明确学史目的。如:初一历史“说明”中提到:“历史课能使同学们在对人类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懂得许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尤其是学会怎样思考、分析、处理问题,进而变得聪明起来。”这段话,让我们明确初一历史学习的目的。


(2)课文的目录,帮助形成框架结构 。初中历史课文采取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系,即根据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的专题进行叙述。体例采用课题体。每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册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导入框中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提高历史学习兴趣。导入框由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民谣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开篇,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起到吸引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


(4)小字、注释、资料卡部分,帮助拓展历史思维。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外,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资料卡,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5)教科书后的大事年表。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节课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

      

(三)重视复习。

    “学而时习之”,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复习的类型有随堂复习、课下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结业考试复习等,每一种类型的复习目的、复习范围、复习要求是不同的,这需要在进行具体的复习时加以了解和适应。

    复习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复习提纲、重点阅读、比较相关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分类与归纳、构建知识体系等,并与练习相结合。如:复习《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把历代王朝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归纳,以发现历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共性: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调整统治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科技的推广;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外交流的密切;前代经济发展的经验;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在掌握共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每—个朝代的个性,这样学起来就会“变通”。

       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厚重。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好玩。历史是一门需要不断思考的学科,它具有实证性,不能异想天开。历史和我们的距离很近,我们既是历史的参与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有厚度的,历史也是有温度的,让我们一起开启学习历史之旅吧!

阅读 30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