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组内教师学会灵活处理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实现教师智慧共享。根据学校教研工作安排,9月14日北街小学开展了一年级“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台竞技展风采,同课异构促成长,李晓叶和胡彩平两位老师精准把握课程标准,立足教材,注重知识的生成与横向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为我们呈现高效的同一节课《认识>、<或=》。
第一节课由李晓叶老师执教,通过出示“熊猫请客的情景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客人的数量,开洞聪明的脑袋来帮熊猫把这些食物分给小动物们。然后通过一一对应的板演示意图,用符号来表示出两数的关系,并带领学生读一读。
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用数学符号“= ><”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乐于参与的分发食物的过程中,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关系的作用,培养符号意识。
李老师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介绍符号=、>和<的写法,带领学生们书空,然后在书中田字格里描写,再独立写,老师巡视指导。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一读,读不规范的给予指导。并用符号、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通过儿歌的形式来区分<和>:“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来报道,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学生可根据简化口诀:“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来进行区分。
接下来李老师带学生们一起走进聪明屋,进行游戏大闯关,有针对性地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与提升,真正做到了当堂知识当堂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 1.确定各物体的数量,用数字表示数量。2.两物体的数量同样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3.一个物体的数量比另一个物体的数量多,即两个数不一样大时,用>或<来表示,开口要朝向大数。
第二节由胡彩平老师执教,胡老师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出示熊猫请客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客人的数量并想想怎么将水果分给它们?
胡老师先是课件播放“分”萝卜的动画,让学生们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结合一一对应示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一读,读法不规范的给予指导,并让学生举出可以用=表示的数,多说多练。
接下来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使学生了解:>和<的相同点是开口都向着大数,不同点是开口向左的是大于号,向右的是小于号。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指着示意图说说,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同时老师再介绍>、<和=的写法,老师先板演,同学们再书空,最后在数学书第15页的田字格中描红、独立写。
由浅入深的对比练习,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如有:手势表示符号、摘苹果比较大小等,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回归课本,师生共同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起到了巩固与提升的作用。
在听课中感悟,在评课中提升。课后,老师们聚在一起展开交流,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帮大家梳理了课堂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同课异构既考验教学方法,又给老师们创新空间。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还要深入研讨,努力提升教学理念和水平,让数学课的天空更加广阔。
最后,由孙春玲副校长做总结性发言。孙校长从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组织、教师的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并与在场的教师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课堂教学的亮点和成功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商讨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通过本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大家在比较、研讨的过程中,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时间虽短,但效果却言简意赅。教研不仅促进每一位老师的进步,还更好的增进了教师们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孩子们搭建更高、更亮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