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材料】
连接杆,月相图,人物照片,月球模型,背光半球,长轴,短轴,皮带轮,传动带,底座。
【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让幼儿认知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只是反射太阳光,以及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明白月相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引用中秋节的月亮特点来展开月相成因以及变化规律。通过游戏《寻找月亮的奥秘》利用环境和人物模拟月亮围太阳转一周来让幼儿独立完成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可以感觉身在宇宙中来感受和观察月相的规律。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实验作品激发幼儿的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在游戏中的活动记录中,对月相的观察,记忆,记载和回放的过程,同时也是引起思维的一种直接的反应,更是以后学习的一种方法。也把活动记录表带回家继续去发观察发现生活中真实的月相变化。
一、情境导入
1. 播放儿歌《八月十五月亮》,模拟中秋节的气氛,引导幼儿来感受中国四大传统之一的节日:中秋节。
(1)通过中秋节的模拟情景来了解中秋节的特色。
①中秋节我们都会做什么呢?中秋节代表什么呢?
②中秋节是农历的几月几号呢?
③出示日历表,让幼儿了解看农历的方法
④中秋节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呢?
2、引导幼儿来重点观察月亮的特点。
① 中秋节的月亮很圆很亮,那么月亮是不是每一天晚上都这样的呢?
② 每逢农历初一,我们都看不见月亮,它躲到哪里去了呢?
② 首先我们看到的月亮什么颜色呢?它本身会发光吗?它的光是哪里来的呢?
小结: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现在所看的月亮的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正如我们能看到蓝色的地球一样,也是反射太阳的光。月球表面的岩石是银白色的,所以当太阳光反射在月球上的部分,就是我们看到的部分,是银白色,亮亮的。每逢农历初一,我们都看不见月亮,是因为太阳光没有照到月亮,所以我们就看不到月亮了。
二、实验探究
1、 一起来画画《你眼里的月亮》。
我们知道了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那么,大家知道月亮是什么形状吗?把你们看见的月亮画出来吧!
2、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月亮都不一样呢?原来月亮每天都在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结:月亮其实不会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我们的月亮每一天都在变化的。月亮一直围着地球转,月亮围着地球一圈是27.32天,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我们的月亮每一天都在变化,我们还知道了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太阳照在月亮上的部分,照不到的部分我们自然就看不见了,所以随着月亮每天在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的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每一天月亮都不一样,这个现象就叫月相了。
3.、播放《月相成因》的视频。
4、游戏《寻找月相的奥秘》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
小结:在一个月里面,上半月是由缺逐渐变圆,下半月是由圆逐渐变缺的。每逢十五的时候,就是这里说的“满月”,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也是太阳把一半的月球都照到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的中秋节看到的月亮了。
三、实验操作
四、分享总结
我们今天学会了月相成因,月亮是不会发光的,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太阳照在月亮上的部分;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是由缺逐渐变圆,下半月是由圆逐渐变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