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区按照省委、市委安排部署要求,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谋划“十四五”新征程、接续乡村振兴,从自身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截至2月3日,全区16个乡镇(街道)381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完成。
一、强化领导抓推进。区委常委会专题审定区级换届方案,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5个专项工作组,2次召开换届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全体区处级干部每周到分包乡镇(街道)开展督导调研,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将全区16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个片区由区换届领导小组副组长联系分包,精准部署推进。在此基础上,抽调区换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熟悉业务的32名同志组成16个换届督导指导组,区委组织部科级干部每人分包一个乡镇(街道),深入一线“一对一”督导乡镇(街道)换届工作,并定期随机分组开展交叉检查,确保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凝聚了抓好换届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规范程序抓推进。围绕候选人条件把关、相关政策法规、选举程序步骤、重点工作环节、换届纪律规范等先后6次对业务骨干进行统一培训。为实现全区村(社区)换届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标准、统一文书、统一样表、统一调度等“五个统一”,我们提前编印了《换届工作时间轴和日程安排》和《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操作细则》等指导材料下发到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区直单位,并对换届工作相关流程办法、各类请示和批复等进行了统一规范,确保做到严格规定程序不变通、落实政策要求不降低、推动工作环节不省减、执行操作程序不走样。
三、严格联审抓推进。紧盯“四有四带”“四强四强”要求,引导各乡镇(街道)统筹物色“两委”干部人选,选准“一肩挑”候选人,严控新提名党支部书记、委员年龄学历标准,在源头上提升“两委”干部整体素质。对照“九不能、六不宜”标准,联合纪检、组织、政法、信访等13个部门,对全区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进行资格联审,清理不符合条件人员32名,坚决把有不符合的人挡在门外,同时,进一步细化“负面清单”,将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重要标尺,先后取消10个年集体经济收入未达到5万元的村支部书记提名资格,选任的村(社区)“两委”成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较上一届大幅提升,为下步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了鲜明用人导向。
四、 严格标准抓推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着力改善班子结构,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全区381个村(社区)中已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干部1964名,平均年龄为43.8岁,较上届下降6.8岁;其中,连选连任的1238名,占总数的63.1%,新当选的726名,占总数的36.9%;381个村(社区)100%实现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共选出35岁以下的484名,占总数的24.6%,较上届增长540%,其中,共有106个村(社区)选出2名以上35岁以下“两委”干部;共选出大专以上学历”两委“干部526名,占总数的26.8%,较上届增长148%,其中,共有153个村(社区)选出2名大专以上学历“两委”干部;共选出女性“两委”干部494名,占总数的25.2%,较上届增长25 %,115个村(社区)选出2名以上女性村(社区)“两委”干部。
五、聚焦关键抓推进。换届前,桂村乡全面统筹,做好离任审计,确保老班子放心参选,榆林乡班子成员走村入户开展“四必谈”,摸清底子物色合适人选;换届中,五女店深入动员宣传,引导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换届,陈曹乡制定换届预案,“一对一”做好思想稳控,实现了换届零信访;换届后,灵井镇率先完成“两委”换届,开展新一届“两委”任职培训会,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各乡镇(街道)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第一时间走访慰问离任支部书记,对离任村干部由乡镇党委书记逐人开展谈心谈话,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正确对待个人退转,着力解决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做到离任不离心、退位不褪色,确保村级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