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名师教学·推进学本课堂——2023年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第三周“语文教研活动”纪实

快乐每一天
创建于2023-09-12
阅读 8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研活动是教学的另一种关键形式,也是学习、交流经验的方式,可以相互学习并借鉴别人的经验、理念、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因此,9月12日上午,语文组在李经强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本学期第三周语文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检查反馈

  在此次工作检查中,各年级课前准备工作完成的很充分,年级组长对于本年级的备课情况做了总结与反馈。经学校领导审核与讨论,表扬了老师们备课中的优点同样也指出了其中不足。

        此次教研活动中领导了表扬二年级组的李日红老师板书设计有趣,江泽老师书写进度快且字迹整洁,田丽丝老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三年级的祈妍、邢露露、黄乐妍等老师二次备课充分。四年级组的陈淑金老师备课用红笔标出重难点且工整规范,以及李晶晶、方立婷、符庆亮老师的备课工整具有鲜明个性。五年级组刘爽、陈小风、王法江、李经强老师更是简明扼要的标出重难点并做好了批注。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学也是这样。

       李经强主任最后要求:坚持撰写分课时目标;提前写的,要进行二次备课。尝试运用学校的模板进行教学设计。提倡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设计;本学期,三至五年级在组长的统筹下,进行至少两次的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设计,并分享。让教案撰写与这两次的主题任务单元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课例观摩   

  本次教研活动第二项是观摩名师何捷老师的课例——《出塞》。

  何捷老师从“读顺”“读到”“读懂”“赏读”四个层次引领来自不同班级的四年级学生感悟诗意,品悟诗情。何捷老师的课极具个人特色,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在教学中,他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何捷老师虽然全程任由学生自由拓展与思考,但是却牢牢把握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又总结课文重难点和学习方法。

  语文组的老师们认真观摩名师课例并做好记录。

              

  课例结束后,老师们分享自己在此次课例中的收获,也基于日常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张秀芬主任说,听完何捷老师的课,她感受到课堂应要聚焦语文要素,目标清晰;同时在课程设计要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优秀的教师是要做到评价幽默风趣,富有鼓励性,能更好的带动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王法江老师表示,何捷老师的课趣味盎然,教法新颖,内容丰富,课标落实到位。让人茅塞顿开之余,又有望尘莫及之感!以往的古诗课教学,我们大多都是从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这样的教学环节组织教学,中间缺乏太多的内涵和美感,只有机械的、简单的、枯燥乏味的步骤。而何捷老师的课却巧设“读顺”——“读到”——“读懂”——“赏读”,“读到”一环又从景、人、事、情四个要素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把握“四要素”的基础上,领会学习古诗的方法:分、合、散。整堂课从单元主题入手,到最后再回归单元“语文要素”,真可谓是首尾相应,结构严紧,一气呵成。何老师总是以组织者的身份驾驭课堂,引导,评价伴随风趣幽默的语言贯穿始终。课堂显得异常活跃,丰满且韵味十足,既有血有肉,又不失骨感。教与学有的放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刘爽老师表示,她特别喜欢何老师的这节课,很多地方都值得大家学习,例如课堂的评价,朗读的指导等等。其中最值得大家学习的是何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文本解读。

        刘爽老师总结何老师这节课的设计,何老师采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设计。纵向学习,何老师采用读顺、读到、读懂、赏读这四个环节相扣,层层递进地开展,学生理解课文、知识学习等活动也在这样行云流水般的教学中,无痕地内化在内心。 横向对比,何老师把《出塞》与《凉州词》对比读,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诗意的理解。横向对比的另一处是讨论为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关”能成为千古名句。学生把“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与杨老师找到的描写边关明月的诗句对比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也进行了迁移运用,这一点特别值得大家学习。

  杜金玲老师表示听完这节课她受益匪浅。杜老师从教学设计和师生互动两方面来谈她的收获。 她说,本节课是古诗教学,创设意象、营造意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开始就注意诗意氛围的营造,通过声情并茂的读,激发学生对诗的感觉、回味,将学生带入诗的王国,为下一环节的用诗诠释诗奠定了基础。其次,读悟结合,体味诗情。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通过师生之间有效互动更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钟永婷老师在观摩了何捷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感想:1.何捷老师的课堂板块清晰并且是逐步递进的形式,让孩子们浅入深出。2.迁移式教学对于中年段的孩子们而言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形式,对于《凉州词》孩子们都可以靠方法来理解故事的诗意3.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如果这样的课堂模式放到自己的班级当中来是否适用?也许学情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左蓉老师在听完何捷老师的课之后表示她要学的还有很多,何捷老师这堂课是巧思+能力的最好体现。将传统的通过辨析字义记住生字转化为感受诗歌韵律记忆生字,不仅学会了易错字音更是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丽与韵味。何捷老师全程让学生自由探索与发现,却始终拽紧教学目标这根线,既让学生思维得到了锻炼,又学到了这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还引导学生总结、掌握学习方法,这是一举多得。

  李主任说,何捷老师的这节课紧扣要素教方法。课伊始,出示单元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事件的主要内容。何老师或让学生自己查找,或展开想象,依次交流诗中的“景、人、事、情”,课的结尾,再次出示单元导读页,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时,流畅说出“景、人、事、情”,何老师以印章的方式呈现出来。课的开头与结尾形成回应。同时又关注古诗了特点和落实语文要素,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并且,还可以迁移,其他古诗学习,也可以依此四招,展开想象;其实,学生的习作,往往也要回答“景、人、事、情”。

其次,何老师在拓展融合中赏读。何老师出示了“关山月,伤离别也”“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等关于明月、关山的四句诗,让学生对比阅读为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会成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句。同主题的拓展,不仅仅是理解,积累相关内容的诗句。还有在在比较,赏析中有提升。《出塞》中,融合“作者的时空格局,诗歌的万千气象”,给人以巨大的冲击。

     最后,评价促进教学。每一次,何老师都能精准地抓住学生回答,发挥评价的作用,或点拨,或暂停,或总结提升。时时让学生的思维走向课堂的深处,例如,“我喜欢他,当你们的思路在将士守卫边关时,他的思路留在了家乡。”引导学生拓展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让课堂时时回归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而这,是基于老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需要对目标导学有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不然就不能做出即时、准确的评价。

好的课堂,基于目标,基于学情,唯此,师生才能教学相长,彼此共生,直抵美妙境界。

  教研其实就是一场诗意的修行,长久的酝酿,只为“教研之花”圆满绽放。相信每一位参会的老师经过今天的教研活动,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与收获,在今后的活动中将会有更多思维碰撞,激起更多的教学智慧的火花。

策划|语文组

编辑|左 蓉

图片|左 蓉

审核|李经强

阅读 8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