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头幼儿园“地方戏曲进校园 传统文化润童心”戏曲进校园课程故事

阅读 1668

悲欢离合靠它演绎,

欢喜悲戚是戏剧,

眼前戏,腔缓急,

一折演的淋漓。

勿忘那一幕幕经典的演绎,

让我们把中华戏曲传递下去。

活动缘起

“叮铃哐啷,叮铃哐啷……”校园外传来一阵声响。

上课时,有些小朋友七嘴八舌的提出了疑问:

“外面的叔叔在做什么啊?叮当当的声音?”

       “那个台子是干什么的啊?”

“什么是庙会?”

“为什么要唱戏啊?”

老师看着他们好奇的小表情,细心的讲了起来... ...

庙会的由来和历史


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的源泉在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一样,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庙会的雏形。

接着又小朋友提问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唱戏么?”

“唱的是什么戏呢?”

晋剧的文化

简单点说唱戏就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唱的戏属于晋剧,它是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山西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戏曲文化大讨论

“每个唱戏的人都需要带上脸谱吗?”

“为什么他们每个人的妆都不一样呢?”

“唱戏的人都是女生吗?”

“脸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条纹?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

“唱戏时是用什么伴奏的呢?”

经过讨论,孩子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记录下来,形成了课程网络图,我们也将跟随幼儿的脚步,给予他们探索支持。

作品展示

走进大戏台

为了加深我们对山西晋剧的理解,我们带领这小朋友走进了戏台,让小朋友真真实实的感受了我们的晋剧文化,通过零距离与专业戏曲演员的接触,孩子们在一招一式中切身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萌发了幼儿传承传统文化的愿望。

聆听戏曲

          对此,我们全体师生组织了一场观看戏曲的活动。小朋友们都看的津津有味,领略了戏曲文化的魅力,对戏曲有了深刻的理解... ...

戏曲传承    我接力

戏曲为我国的历史文化长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异于最为绚烂的艺术之星。而我们的孩子作为新一代的小花朵,作为我们未来建设者,有必要,有责任去了解、去保护、去传承。这一场戏曲之旅,以孩子们兴趣为起点,以家乡文化为切入点,从浅入深地一步步探索,解开了戏曲的理解,小朋友们与戏曲一路相识、相知、相熟,更多地了解中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小朋友们在戏曲课程活动中欣赏艺术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体验艺术的乐趣。虞永平教授曾说过:“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要让课程计划实现转身,教师要有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将适宜的课程通过多种通道,以开放的姿态提升儿童生命的潜能,让儿童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其说是教会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教会了老师。

阅读 16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