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苏村 最美卫么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26期 刘春霞“青蓝工程”工作室】【优秀案例】种下一株心爱的桂花树——《桂花雨》教学设计

创建于2023-09-12 阅读1296

教学内容

《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出示情景:

   离开故乡多年的琦君奶奶想在台湾家中的院子里种一棵她喜欢的树,你会提议她种什么?为什么?

过渡语:琦君奶奶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她吧!

出示作者的简介

      琦君,浙江温州市人,她从小在温州和杭州两地学习生活,1949年赴台湾,此后几十年一直生活在台湾,本文选自其同名散文集《桂花雨》写于1976年,即琦君离开祖国大陆的第17年。

二、初读课文 感知心爱的桂花树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思考:课文围绕心爱的桂花树都写了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体味心爱的桂花树

任务一:感知喜爱——香味

1.默读课文,感知香味

(默读课文,说说看桂花的哪些特点,让琦君尤其喜欢?)

预设:(1)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中寻找,才能看见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 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抓住关键词语,感知香味特点

(1)抓住“不像”,联系《白鹭》和《落花生》发现对比,感知桂花香气的突出。‍‍‍‍‍‍‍‍

(2)抓住“没有不”这一双重否定,感知桂花香味的浓郁‍‍‍‍

(3)抓住“浸”字,先联系字典,了解浸的含义“泡在液体里”“渗入,渗透”在联系句子“黄继光的鲜血把衣服都浸透了。”让学生联系实际再次联想,如奥利奥饼干浸泡在牛奶里,饼干就是牛奶的味道了,如鸡爪浸泡在醋里。鸡爪就是醋的味道了。感知村庄浸在花香里的浓郁轻飘飘的香气,像液体一样有重量了,感受香气的浓郁,把整个村子都包裹住了。

(4)联系全年,感受花香的持久

任务二:发现喜爱——童趣

1.提问:除了迷人的香味,“我”还因为什么喜欢桂花?

  预设:摇桂花,由摇桂花引出如下片段,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摇桂花的快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开花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乌云密布,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抓住动词,进一步感知快乐

(1)抓住“缠”字,联系现实生活,提问学生:你曾经缠着谁要求什么,感知缠着过程中的期盼。

(2)抓住“使劲”,尝试引导学生模仿动作,从手的来回幅度,身体的前后摇晃,脸上的表情,联系“喊”这样一个动词,师生合作把画面补充完整,边表演边读,感受摇桂花过程中的兴奋。

任务三:探秘喜爱——母亲

1.香味也好,乐趣也罢,总有一个身影挥之不散,那就是(母亲),琦君对桂花的喜爱是否与母亲有关的,默读课文,寻找依据。

(1)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可别来台风!”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叨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的最多。”

(2)”可是母亲一看天上乌云密布,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使劲地摇。

引导学生从母亲的念叨感知母亲的善良,从担心的内容不是自己而是邻居,感知母亲的善良,反问,这样的与善良母亲亲密相连的桂花怎能不惹人喜呢?

四、揭开心爱的桂花树最深层:思念故乡

1.联系前文中板书的“花香”“童趣”“母亲”提问思考,这些美好都出现在了一个地方,引出关键词,故乡

2.借助板书和阅读链接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出示句子,借助句子说感受如:杭州的桂花虽然有香味,但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不仅有香味,还有(      )还有(     )······

(2)读好这句话,读出对故乡的喜爱和怀念。

3.联系背景,提问:故乡还回得去吗,故乡的那些美好的事物还一如之前吗?通过对最后一自然段的朗读,感受对故乡的怀念后的浅浅忧伤。

4.你对自己的故乡印象最深的事物是什么呢?你们之间发生过一些让你难忘的事吗?请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3.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参考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

阅读 12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