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艺品原型名叫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也被网友称为“小玉壶”
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反思。这部短剧仅有几分钟的时长,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大英博物馆中,讲述了一只中国文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逃亡和寻找回家的艰辛之旅。
楚雄市鹿城小学六(3)班的孩子们牵手《逃出大英博物馆》小短片,结合部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开展了一次“聆听历史的声音”综合实践活动。
部编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习作要求为“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重点部分写详细”。这是让学生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创编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在习作时要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与第一二学段的想象类作文相比,本次习作想象的角度有所变化,要求以别的事物的角度看世界、体验生活,体现“变形”后的生活世界和经历。
此次活动步骤:
1、通过视频的观看,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物。
2、搜集你感兴趣的文物信息,认真研究。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拟人化”你最感兴趣的文物。
4、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震撼登场的是余嘉慧同学模仿《逃出大英博物馆》短视频。
现在大家欣赏到的是六 (3)班孩子们带来的部分“文物拟人化”造型。
唯美ƪ(˘⌣˘)ʃ组
余嘉慧“拟人化”造型
文雯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张茹熠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郭斯语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吴艾米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这是丁郦彤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徐梦媛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创新型组(显眼包(⁎⁍̴̛ᴗ⁍̴̛⁎)组)
高峻熙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卞骁涵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张洱珏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李映呈同学的“拟人化”造型
在孩子们的妆造中,看到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此刻,让我们走进孩子们和历史交谈的奇妙之旅。
文雯同学的《我想回家》,手握“风雨流沙岁月痕,未减般若齐宇轩。清凉三尊铜入境,观心可赏自在尘”开启归心似箭的回家旅程。
余嘉慧同学的《等你们回家》,要相信祖国的强大,大家的深切期盼一定会实现。
吴艾米同学与《文物对话》,把文物回家美好愿望实现。
郭斯语同学的《归路》。
“如果思念有声音,那句:我想回家。一定是像我一样流失海外文物的呼唤。”从字里行间流进心间。
带上笑容,堂堂正正回家是文物和张茹熠同学愿望。
李易臻同学的《一个兵马俑的自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金字名片。
袁子尧同学带来的明轩景德镇泰兰大罐,众人耳畔回想起火烧圆明园那夜文物们发出的声声泣泪。
李梓萌同学化作“冬青釉贯耳委角四方瓶”,巧遇“小铜镜”并送我回家。
故事各有不同,回家却是唯一心愿。
李毕莹同学带来的《“吹排箫乐伎”拯救文物历险记》。
高峻熙同学的绘本作品。
徐鹏智同学的绘本可爱有趣,你找到亮点了吗?
徐梦媛同学的纯色瓷器,令人眼前一亮。
翁如意同学的绘本作品。
段俊熙同学深知:要让我们艺术瑰宝回家,我们一定要富起来,强起来~!
宋菲菲同学的“绿釉刻牡丹纹瓶”,让我们看到牡丹花幽然、典雅之美。
赵隽妤同学的绘本作品。
代李莹同学的绘本作品结合剪贴、手账的形式,很有意思呢!
霍成瑞同学带来的“鬼工球”,将穷尽雕琢之术,精巧华丽、灵通剔透的层层同心圆展示眼前。让大国匠人精神直击见到它人的灵魂。
董梦琪同学让宋朝五窑之一的“钧窑”,绽放光芒。
周宇恒同学从三星堆博物馆研学回来后,深深地迷上了那神秘的“三星堆文化”。这面具做得真是惟妙惟肖啊~!
吕孟纾同学的绘本作品。
赵俊杰同学带来的青花龙纹象耳瓶绘本作品。
杨李晨同学关注到容貌逼真、表情生动、衣折纹饰流畅,塑像手法高超写实主义的佛教雕塑。
压轴节目上一个——文雯同学用“美篇”APP自己制作的小视频。掌声欢迎~~~
《逃出大英博物馆》真的值得作为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让更多的青少年看到,更深刻的意识到,我们还有无数的文化瑰宝流落在海外,还需要努力奋斗去建设我们的祖国,只有实力强大起来,我们才能有一天可以让流落海外的瑰宝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我们没有选择时代的权力,但我们生逢伟大新时代,那些先辈先烈替我们经历了过去、填平了坎坷、铺就了道路,让我们与这个美好时代“不期而遇”,每一帧都是“人间值得”。凝萃在文物身上的厚重和历史,是我们无法体验又不能忘记的过去,而这正是我们灵魂和精神源头活水,我们之所以泪目,也正是身为中国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有一代代中国人为之舍命前行、奋不顾身的民族复兴之梦。
图片提供:鹿城小学六(3)班家长
内容编辑: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