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史学家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学生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简言之,书是挚友,是恩师,是灯塔,是导航仪,是友情的行囊,是心灵的港湾……说它是什么都不为多。书是我们自己成长和帮助别人成长的扶手和阶梯。因此,我们要常读书,常与书籍对话,与书中人物交谈,与作者进行思维的撞击。
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能让其终身受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发现阅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小学生阅读是人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等发展到句、段、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和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做以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要找到了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进而对阅读有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例如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对书柜装饰及命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设计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在早读课上,教师给学生诵读一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外童谣,让学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实验小学一年级为此,制定了“阅读树”成长计划:每读完一本书,便在“阅读树”上贴上一片树叶,树叶上写清自己的姓名和书名,每当集齐10片树叶,“阅读树”便结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孩子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纷纷加入到阅读队伍中,有事没事就捧起书来认真读。走廊内,教室内,阅读室内,处处都能看到他们读书的身影;早读时,课间休息时,睡觉前,空闲时间都得到了充分利用,整个班级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老师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例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分享有趣的故事,分享精彩片段等,就书中某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谈感悟……以此来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评选出“阅读之星”或“故事大王”。
一本本好书让孩子们学到了善良与奉献,懂得了爱与宽容,收获了坚强与勇敢。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或形成耐久的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紧密结合年级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算术等其他门类的审题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廖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的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做精心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
3、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4、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上课和复习阶段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梳理过程。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或无关的信息。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摘抄原文,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阅读效果。
高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进度表,写下所要读的具体内容,详细到每周、每月。教师利用早读时间,课前几分钟时间,专门检查学生的读书进度。检查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先进行同桌互查,老师再对照进度表抽查学生。
四、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效果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课内外阅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指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实施原则,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1、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教师每天上阅读课抽出10分钟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阅读中的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并且,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集体读书汇报活动,可口述、可展示,也可以用书面形式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还可以做图书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吸吮精神营养。
2、形成制度,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要有充足时间来保障,要求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时间做保障。教师要将课外阅读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觉得优美的词、句、段、篇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课内外阅读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了。
3、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的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与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与段落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4、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释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金秋十月,举国同庆。在祖国72华诞来临之际,为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寿光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开展了诵读红色经典书籍,并进行了读书交流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光辉的日子到来之际,我不禁想起了无数为追求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江姐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江姐实名江竹筠。她从小做童工,后来进孤儿院读书。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她带领同学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一次次的革命运动洗礼下,江竹筠迅速成长起来,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入党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江竹筠与我党地下工作者彭咏梧结为夫妻,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亲切地称她“江姐”。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一次行动中不幸牺牲,为了起到威慑作用,敌人把彭咏梧的头砍下来,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着心中巨大的悲痛,毅然接替了丈夫的工作。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他的十指,要从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的情况。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残酷的敌人对她无计可施了。
1949年11月14日,江姐在渣滓洞看守所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她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这一天,离重庆解放,仅十六天。虽然江姐没有亲眼看到重庆的胜利解放,但她忠贞革命、宁死不屈的革命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在一次剿匪战斗中带病参战,毙伤匪徒10余名。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实践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又冒雨到沈阳去。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钟,他赶忙起来带上几个馒头,披上雨衣就走了。 在去车站的路上,透过雨幕,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位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孩子,同时还领着个小女孩,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车站走去。 雷锋一见这种情景,急忙跑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背小孩的妇女身上,又背起地下走着的小女孩,陪同他们一同到了车站。 上车后,雷锋见那小女孩冷得直打战,又把自己贴身绒衣脱下来,给那小女孩穿在身上。雷锋估计他们也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就把带的馒头给了两个孩子吃。 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他们母子三人送到家里。那妇女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雷锋的手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不在感谢我,大嫂,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当雷锋离开她家继续冒雨赶路时,真像刚刚完成一项党交给他的任务一样,冷也不觉冷,饿也不觉饿了,还喃喃地吟诵着这样的诗句: 我是人民子弟兵,我是人民勤务员, 我为人民做好事,再苦再累也觉甜。
讲好中国故事,重温红色经典,向革命先烈致敬,礼赞新时代的伟大中国,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