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话的由来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高山林立、河流纵横的国家,十里不同音, 五里不同言,仅汉族的方言区就多达十几个,少数民族更有五十多个。过去交通欠发达,人们多停留于本地,同是乡亲和乡音,彼此交流沟通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


普通话的普及目的和意义



现在交通发达,每年异地打工的多达几亿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相遇, 如果都用方言或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势必会产生听不懂、沟通困难的状况,甚至还会出现自以为听懂,实际上南辕北辙的误解,如果没有一个大家都能使用,都能听懂的通用语,肯定是不行的,这就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一 普通话的普及目的和意义。


普通话的发展历史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的"标准汉语"叫做中原雅音。“雅音入市” (也就是推广普通话啦)是国人的期许,也是文化交流的必然。官方推广共同语,实际上从隋朝才开始!
隋朝时期
由于当时中国北方地区长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统治之下,汉族习俗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心想恢复汉族礼乐的隋文帝做了很多恢复汉族文化的举措,其中包括命陆法言等编著《切韵》,审定比较经典 、纯正的汉语。
唐朝时期
唐代在《切韵》的基础上,制定《唐韵》作为唐朝标准音,规定官员和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唐韵。事实上,根据中古音韵所拟的唐诗读音,便与今日的粤语极为相近。




推广普通话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老师、小朋友们!
大家好!在这金秋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全国第26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一句中国话,一份中国情,一口普通话,一颗中国心。为全面加强普通话推广教育,传承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与本园实际情况,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营造和谐、文明、活泼的幼儿园环境,特向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发出推广普通话的倡议:
1.小朋友们入园后,请坚持使用普通话和文明语言,养成文明良好的语言习惯。
2.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同学之间,彼此的交流应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教师应树立“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榜样,在学校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说普通话的环境。
3.将推广普通话渗透到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孩子制造一般话学习时机,让孩子多讲故事、说儿歌、绕口令等,训练幼儿口齿清晰、语言流畅地叙述。
4.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彼此的交流应使用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5.家庭教育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助力,幼儿在家时,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主动推广普通话。
亲爱的家长、老师和小朋友们,说好普通话,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互相监督,互相鼓励,说普通话,用文明语,一定能为推普工作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