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性照护的内涵、背景及理论依据

aaaaax
创建于2023-09-07
阅读 29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回应性照护的内涵

(一)什么是回应性照护

(二)回应性照护的目标

二、回应性照护提出的背景

(一)、国际研究背景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联合发布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框架,确定以“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安全与保障、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的机会”为核心的养育照护策略。

(二)社会需求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口政策的调整,优质养育照护的供给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普遍诉求。目前,我国婴幼儿照护存在明显的堵点和痛点,具体表现有:

(1)养育照护服务成为很多家庭的基本需要

(2)当前的养育照护服务无法满足家庭的现实需求

(三)国家政策背景

1.四项基本原则

(1)家庭为主,托育补充

(2)政策引导,普惠优先

(3)安全健康,科学规范

(4)属地管理,分类指导

2.三大主要任务

(1)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

(2)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

(3)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三、回应性照护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回应性照护的生理学依据

1.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2.早期经验会显著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其中,回应性照护是促进婴幼儿脑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回应性照护的心理学依据

1.依恋理论

(1)依恋理论与依恋类型

依恋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鲍比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率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孩子同期主要照顾者间的对属关系构成了以后所有关系的起点。”安沃斯及他的学生曼恩、所罗门将婴儿对母亲(照顾者)的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抗拒型依恋、逃避型依恋、混乱型依恋四种类型。

(2)依恋的形成与回应性照护

通过恒河猴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依恋的形成,以及积极会回应对安全性依恋形成的意义。

2.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2)回应性照护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①信任感的形成

②自主感的形成


3.认知发展理论

4.社会文化理论

(1)最近发展区与回应性照护

(2)脚手架与回应性照护

阅读 29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