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缱绻,葳蕤生光。撷一束时光,潜藏心间,最是教研的芳华,日久弥香,令人沉醉。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构筑“理想课堂”。在学校周密的部署下,于2023年8月30日,生物教研组开展本学年第一次研讨活动。
课堂执教展风采
一轮复习课《细胞呼吸》--席东锋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bbac19fc11f64411a4cdb0b447f1b390.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22d4253ac3824b2d968376c76d16802b.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60dbbde185d4ab98025973315ff59ca.png)
课下说课启智慧
说课是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一种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细胞呼吸》说课稿
高考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灵活多变,富于创新。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模块是必修一教学重点,复习难点,高考高频考点,呼吸作用集合了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且灵活应用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要加深理解,反复记忆,同时与前面所学知识线粒体的结构,主动运输,酶,ATP等联系起来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能力培养为重”的要求,结合所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新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概念教学和科学探究,因此我确立重难点如下:
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应用。
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二、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复习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讨论、学生独立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边复习边练习边记忆。
三、学法指导:
平时训练就以高考试题为主,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题意,获取一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形成知识框架。
通过练习(1)再次探究,知识升华。(2)夯实基础,知识拓展。(3)实践应用,知识迁移。(4)前后联系,形成体系。
四、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五、分层布置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处理部分课外作业,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体现基础教育的全面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教学反思
学困生关注不够,应该多鼓励学生发言,培养他们归纳、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评课促成长
有人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生物组老前辈张虎老师评课:
总体来讲,席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堂典型的、成功的、可示范的一轮复习课,具体表现为:一、课堂设计新颖。整个课堂以呼吸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为线索,边复习,边提问,边讲解,边拓展,边总结,一幅呼吸作用过程图跃然板上,尽收眼底。关键是该图在后续的试题讲解中频繁使用,很好的实现了教材内容与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与教材知识高效衔接。二、教师专业素养高。教材知识纯熟,资料习题处理得当,复习方法科学,易点只提不讲,难点知识着重讲,重点变着花样讲,疑点知识反复讲,课堂实,效果好。三、驾驭课堂能力强。调动学生手段多样,复习方法新颖,生成性資源应用娴熟,选择题讲评做到了一题多解,一题多用,错因分析,错项改编,以点引面,面面俱到,点滴不漏;每道习题都是学生甲讲评,学生乙补充,老师点拨,生生互评,师生互动,学生讲评清晰,老师点拨到位,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四、教学方法活。整个课堂以问题导学为主基调,所设问题步步为营,处处陷阱,解决问题时又处处暗示,循序渐进,经过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最终达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五、复习效率高。整个课堂边复习边总结,通过高考真题归纳总结该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试方式,出现面目,让学生学会了复习,学会高考。
值得商榷的方面:1.尽量减少口误2.高效评价学生问题
杨红霞老师评课:
席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五个优点:一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整节内容框架化,在此基础上对涉及的知识点发散式进行联系,使课堂内容详实,课堂容量大。二是以高考题为导向。明确高考如何考?考什么?明确复习目标,精准备考。三是习题讲解有针对性,重做题方法的点拨。四是作业分层布置,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五是板书设计独特新颖,能很好的利用板书进行习题讲解。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学生的手势语,既能全面了解学生,还能节省大量时间。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没有用普通话教学,建议以后要熟练运用普通话教学。
李倩倩老师评课:
优点:1.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板书安排合理,效果良好。2.教学设计有创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提升。4.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课堂紧凑。
建议:普通话不太标准有待改进。
高一生物备课组长李雷雷老师评课:
教学优点:
1.节奏紧凑,容量正好;
2.知识回顾细致,教学思路层次、脉络清晰;
3.通过对学生已做习题的反馈,着重点出高考考向,归纳解题技巧,同时不忘回归课本;
4.选择题分析过程中的灵活处理和适当拓展,将选择题与实验考查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小结凝练、精彩;
教学建议:
1.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回答问题,加强学生主体地位;
2.可以适当设计当堂练习,限时训练。
高二生物备课组长高银柳老师评课:
优点:1.席老师通过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课堂构建思维导图、设计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了知识体系,使前后知识相互紧密衔接。实现了节奏快、知识与思维大容量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师生互动活跃,使课堂气氛充满了活力。2.精选高考题,以题为导向,明确高考考什么,如何考,精准备考。用他独特的手势及时掌握学生做题情况,在习题讲解时审题严密,讲解具有针对性,会的不讲,不会的精讲,而且随时创新改题,让学生彻底会灵活应用该知识点。3.课堂形式多样,注重学习方法的点拨,多媒体使用娴熟,板书设计精妙能时刻用于试题分析中,正式作业分层布置,让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均得到提升。
教学建议:普通话教学会让课堂更完美。
王彩芬老师评课:
听了席老师关于细胞呼吸的一轮复习课,受益匪浅!1、从学科特点看,席老师的教学内容突出了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复习,并且课堂氛围好,学生参与度高,真正实现了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高效课堂!2、从思路设计来看,每个环节紧紧相扣,递进自然。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席老师边读题,边引导学生回忆细胞呼吸过程,同时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总结出知识框架。将课本的基础知识与题目完美融合!设计新颖!非常值得借鉴!整堂课重难点突出,每个环节紧紧相扣,板书大气整洁,讲解清晰,教学效率高,是非常成功的一堂复习课!
建议:在总结呼吸过程图解时,可以留几个易错点,让学生来完善,可能效果会更好!
董琪琪老师评课:
优点:1.利用流程图复习细胞呼吸的过程,清晰直观,在后续的教学中多次用到,为整堂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在复习过程中讲练结合,在题目中挖掘考点、强调考向、回归课本,重难点突出,提高了一轮复习的质量。3.课堂管理能力松弛有度,在学生气氛高涨时,能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思考。
建议:1.在课堂上讲的题大多数是安排学生课前做的,当堂训练较少,建议适量增加课堂训练题,以便及时检测和掌握学生课堂掌握情况。2.课堂白板上讲的题可以用资料附带的电子版,会比投影拍摄的更清晰。
赵有弟老师评课:
优点:
1、 课堂提问、与学生的互动比较频繁,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
2、板书总结到位,条例清晰,作为复习课,把整个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释放以结构图的形式展示,合理编织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紧密的知识体系。
3、分析讲解题目很细,知识点的讲解纵横联系,利于学生的思维的扩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巧妙的课堂活动,就是学生举手表示选项ABCD,这样教师就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做题的情况,可以真实、及时准确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建议:个人感觉课堂节奏过于紧凑,题目讲解过程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整理和笔记时间。
总之,席老师的这节课于我而言,是一节非常值得我学习的课堂,让我看到了高三的精彩课堂,学到了很多。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eafc2ee812a4df0be5f9c9ac73e8c00.png)
李萌老师评课:
由于我才是第一轮刚开始,所以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说一下我听了席老师课堂之后的感受:1、从学科特点看,席老师的教学内容突出了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复习和一轮复习起点低、容量大的特点;2、从情境创设看,高三一轮复习席老师发挥了帮助学生梳理提纲、归纳知识点、近年来高考习题中的知识点应用等创设情境环节,既帮助学生整理了知识体系,了解各部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又提高了课堂效率。3、从学生能力培养看,席老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完成一轮复习资料基础试题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王丹老师评课:
1.对教材重难点掌握特别好,能熟练的带动学生一起梳理本节知识重难点,节奏快,准,狠。2. 学生参与度很高,主要由学生以及老师引导共同完成,提问达到27次。3.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中的重难点,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带动学生如何解决相关题目。建议:普通话教学需要提上日程
丁佳乐老师评课:
优点:1.在概念的梳理上,采用系统化的板书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及其过程、反应、能量等构建知识网络,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提高学生书梳理课本知识和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同时,也是对这一知识体系的全面概括,是一个教学中查漏补缺的过程,席老师对知识点细化程度符合一轮复习的风格,比如无氧呼吸中涉及了“微生物发酵”,这样就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知识脉络。
2.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高考题型,以提问考察为主,涉及知识点较广较深,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提高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了解题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检查,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框架。
3.在课堂风格上,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具有一定创新点,比如学生在用“手势”反馈答案过程中,直接反应整体正确率。
小建议:课堂提问不必拘泥于按顺序依次进行,避免其他未被提问的小组同学注意力分散。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c55388410ef4a418e50a3bc50b1ed2a.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027f529f5d0e4e77b70043fa4abd5e96.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9867193aba3840d192ae74e2410e9e45.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72109fbc5bd7457b8d928bb4f5dfe6f8.png)
生物教研组长李向引老师评课:
席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在四个“度”:
1.“深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从课堂出发的变革仰赖一线教师对“深度学习”的创造。“深度学习”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席老师引导学生深层次解读细胞呼吸的原理,包括具体过程,有氧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两种无氧呼吸方式不同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释放的能量的去向,并及时回头链接前面章节内容(线粒体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自变量和因变量,吸能和放能反应等),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
2.“广度”:一是知识的广度,不仅有本节主题知识,还复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酶和ATP的相关知识;二是提问学生面积广,单次提问多达27余次,超总数1/2,学生切实有效地参与了学习活动,课堂收益大。
3.“娴熟度”:一是教学内容的娴熟,细胞呼吸是每一个活细胞所必需的生命活动,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它是生物学的重点和高考的必考点,席老师能熟练地引导学生构建细胞呼吸原理的知识体系,掌握内在逻辑关系,同时从不同角度归纳高考常考考法和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二是教学手段的娴熟,教师能熟练切换黑板和白板,有效地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益。
4.“松弛度”:真正让人累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同样,真正让学生反感的不是作业,而是作业的类型和数量。席老师在集中讲完一道题后,会流出1-2min时间让学生消化、回味、巩固,松弛有度,正向反馈,并分层布置作业,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实现了发展和提高,获得了幸福感。
建议:1.课堂语言的凝练: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为“培养卓越口才”,教师的教学语言魅力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不使用普通话,且语言不规范,并多次使用“那么”“啊”“接下来”等口头禅,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课堂失去了一定的严肃性。
2.知识方面:一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及转化到ATP中具体能量值的记忆问题。高考试题现在更多注重考查一些通用性方法,避免将学生导向细枝末节知识的过度记忆和辨析,从而有效减少“机械刷题”现象,教材给出的具体数值是帮助我们理解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的以热能形式散失,个人认为只需记住这两个去向的主次即可。2关于2020全国卷Ⅰ的一道选择题,题干给出底物只有葡萄糖时,根据CO2和O2的分子数判断呼吸方式,不管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还是二者同时进行,CO2总是大于或等于O2,那如CO2小于O2,又是什么情形呢?那就是底物中有脂肪,在这拓展呼吸熵。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诗意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