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猎猎 赤胆忠心唯保国
退役军人 残阳如血忆军营
🔻这就是当年的战士:为邦达机场的建设,人工拖拉碾压滚,这张图片,制作时,把它置放在靠后面,在(美篇)调整图片位置时,特意把这张图片放在最前面,看到这张照片太让人感动了,参于拖拉石滚碾压基础的战士,今天,希望你能看到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应当有回忆,希望在看(美篇)的战友们应当有回忆。拍摄这张照片的人,我为你当年的举动叫好!就这张照片应当放在【8091工程指挥部的陈列馆中。我心含热泪地向这些战士们点高赞👍👍👍!
就是这一批70年代当兵的人,用每月10元战士津贴的力量,去努力拼搏!是什么赋予这一批战士的精神,是军人这一光荣称号!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得到了“风吹石头跑”的环境,获取了干菜加压缩饼干的生活,得到了脸上的紫外线,得到了手指凹陷嘴干裂的形象。他们用手推车、十字稿、铁锹,用一双带茧的双手,用一双解放鞋踏实了机场土基础,他们用人拖肩扛脚踩的脚步丈量邦达机场长度和宽度。这就是邦达机场的建设者。
现在的旅客来来往往于邦达机场,他们知道邦达机场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吗,他们知道是哪些人修建的吗?就是这张图片的战士们:告诉你们这些旅客:是我们七十年代军人修建的。
(美篇)中的这支歌曲,当看到这张照片后,突发奇想,专门选择由军旅青年歌手袁盼演唱的《战友情难忘》,
看图随笔
原三0五团运输连一名战士:李德舜
昌都邦达机场图片由
康禄祥 提供
网络 提供
GIF图来自网络
——难 忘 的 岁 月——
——作者 康禄祥
《昌都邦达机场纪实文学》
邦达: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邦达的名字没有那么响亮,也没有人关注它。
邦达位于昌都八宿县境地,这里距昌都136公里,与印度接壤的察隅县空中距离一百公里,说起来是草原,可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它狭小的地貌,大平小不平,草到了夏天也只有寸长,放牧的藏族同胞,赶着牛羊,在最佳时期也是匆匆而过,海拔4300多米!有谁能在这里安营扎寨,草原边有条玉曲河,河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东流,水清透澈,一直保持着冰冷状态,到了寒冬,那也只能听到冰层下的流水潺潺声。七八月份,有时刮起大风足足有七八级,可使人站不稳。
由于气流变化,气候象小孩子的脸,一日三变。早上下雪,中午下雨,晚上下冰雹。到了四五月份还在下雪。冬天,雪花纷纷扬扬,雪的厚度可达一尺多,最低温度零下三十多,由于缺氧,气候使人心跳加速,头疼胸闷,恶心呕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走上几步都气喘吁吁,高原反应特别大。可是,就这样一个地方,一代中国军人使邦达走出了西藏,走向世界。
那是在一九七0年,为了巩固西陲边防,谋划着在西藏再修一座军用机场✈️,
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选定了邦达,修一座世界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军用机场,成都军区负责完成,决定成立邦达工程指挥部。为了对外保密,代号【八0九一工程】,由西藏军区负责筹建指挥部。并抽调离邦达较近的部队参加建设。
这是国防工程!这是浩大工程!这是艰巨工程!这是战略工程!
成都军区命令,以三0五团为主,加强步兵七团,并配属机械营、汽车营、民工来完成这一重任。
一九七0年七月,部队陆续开进,到了邦达,按指挥部的部署,部队安营在玉曲河边。每个连队按划分的区域,搭帐篷,铺带的床板,有些是行军床,刚去都是帆布帐篷,一到七八月份,高原上的太阳🌞晒着,在帐篷里热烘烘的,可到了冬天,帐篷里难以御寒,而棉帐篷少之又少。
看来到此不是一时就能完成施工任务的,部队决定自己动手,修建油毛毡土坯房,各连队战士们拉土夯墙,经过多日,一座座营房直立在邦达草原,一栋栋成单位的驻地扎在了玉曲河边。
一项工程的完成,离不开对它的各项保障工作。部队各自担负着不同任务。有些连队伐木,负责保障施工用材和部队生活用柴;有些负责施工🚧,
连队发动战士有懂木工的制作运土石方的架子车;有些为了调剂连队生活,安排一个连去金河种菜,改善战士长期吃干菜的状况;
汽车二十团🚛、十三团、二十七团负责从内地运输保障邦达一万多人的生活主副食品从及工程所需的水泥,钢筋等机场用料的供应。
邦达沸腾了。万人战斗在工地上,只见架子车来来往往,机械轰隆隆响,人山人海、有打碎石的、有筛沙子的、有填坑凹的……
工地上彩旗猎猎,标语幅幅,一派战天斗地之势。战士们面对缺氧空气稀薄的恶劣环境,要在一年只有近七个月的黄金施工🚧期,每天推着架子车运土填凹,在工地上开展劳动竞赛,与时间赛跑,与任务叫板,与连队比高低,不甘落后,力争第一。有些战士虎口撕裂,有些手磨成老茧,有些带病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就是这样地战斗,就是这样的忘我,目标只有一个,坚决完成任务!
经过八年的奋战
邦达机场于一九七八年七月全部竣工
一个五千五百来的跑道横跨在邦达草原
八年完成土石方三百七十六万九千七百余立方米
各类附属工程配套全部建成
就是这样一个环境
我们军人杠起了国防重任
干了人类最伟大的工程
就是在这样一个年代
中国军人艰苦奋斗
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就是在这样一个场地
中国军人不畏艰险
前赴后继
完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军用机场建设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邦达变新颜
为机场建设牺牲(病故)了89名军人
许多因身体透支,固定资产折旧加快
积劳成疾
落下了晚年病痛
但我们无怨无悔
悠悠岁月
战友们书写了人生
创造了辉煌
铸就了邦达精神
缺氧不缺斗志
艰苦勇于吃苦
战天斗地奋勇
艰难险阻冲锋
五十年过去了
邦达的建设者们都已白发苍苍
有些已离开了这个世界
战友们联谊
聚会建群
谈天说地
都离不开邦达之情
因为它刻骨铭心
战友聚会
谈到当年的战斗情景
真是难似忘怀
今天,我们欣慰的看到,邦达机场军民共用,现在毎周从成都有两班航运,客人来来往往,昌都繁荣。我们改写了邦达的历史,过去从成都车要走10多天的路程,而今只需两个多小时到达;我们给邦达带来了幸运,由过去寂静变成一片热土;我们给西藏经济注入了活力,人民分享受益无穷。
战友们对邦达恋恋不忘。有些战友坐飞机✈️或驾车🚘,拜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到邦达今日的荣光,无不感慨万千;有些摄影供战友们分享,有些写文叙说邦达的今天。更重要的是,在那艰苦岁月里,在那恶劣环境中,我们在战斗中形成的纯洁,真诚之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地阔、比天大、比水长!
分秒不停 岁月如梭
🔻白雪中的邦达机场跑道
雄伟的雪域高原
有我们留下足迹
昌都邦达机场是中国唯一一个为其在建造时,专门建造纪念碑的机场,八十九位烈士,为机场建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有运输连(蒋应海、张林西、腾明贵),值得怀念,昌都邦达机场早在1978年就正式通航,但这个机场的发展相当曲折。经过多次扩建规模越来越大。
2020,航站楼占地面积5018.32平方米,5条跑道长度5500米,7条航线通往6个城市。
此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