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同时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正常人体肠道中具有数百亿的微生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肠道屏障、肠道动力、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肠道菌群的定植与建立对出生后的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等发育和成熟具有重大作用。肠道菌群紊乱与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的方法之一粪菌移植就应运而生。
1、 什么是粪菌移植?
儿童粪菌移植(FMT)是指从健康人(供体)粪便中分离的菌群、病毒等多种微生物、食物分解消化后以及微生物的各种代谢产物和天然抗菌物质等,通过鼻胃管、十二指肠管、胃镜和结肠镜等技术注入到患者(受体)的肠道内,以重建肠道菌群平衡,修复肠粘膜屏障,控制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治疗特定肠道内和肠道外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人粪便里的菌群移植给另外一个人。
2、 粪菌移植可治疗哪些疾病?
(1)艰难梭菌感染,尤其是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3)慢性便秘;
(4)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5)肠易激综合征;
(6)肠外相关疾病,如过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自闭症)等。
3、粪菌移植的过程有哪些?
(1)供体(捐赠者)筛查:供体包括患儿母亲、患儿同胞和健康患儿。供体均需要除外家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对于健康儿童供体,一般要求其生长发育正常,与患儿具有相同性别、年龄及血型;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供体,最好是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婴儿;对于患儿母亲,要求其心理健康、无肛门排气过多、非月经期内。
(2)受体准备:移植前需行以下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过敏原相关检查、免疫功能检查、结核、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药敏、以及相关影像学等检查,必要时需完善内镜检查。采用结肠途径者需行肠道准备,采用胃十二指肠途径者,应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口服。
(3)菌液的制备:包括样本采集、分离和纯化等过程。操作人员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无菌原则。要求从供体收集新鲜粪便后,应迅速置于厌氧袋中运输至粪菌移植操作室,并在1-2h内完成移植。
(4)菌液移植:可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胃及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和保留灌肠等途径进行菌液移植。途径的选择取决于疾病的种类及患病部位,移植次数应视疾病种类、严重程度以及移植效果而定。
(5)移植后定期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及合并症,定期随访。
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可以进行粪菌移植治疗。我院消化科自2022年开展粪菌移植,目前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已成功为数名患儿进行粪菌移植。其中,一名患儿存在炎症性肠病基础病,后合并结核感染,予以抗结核治疗,由于患儿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导致其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反复出现腹泻,经多种治疗方法均无疗效,我院消化科立即为患儿进行粪菌移植,期间一共进行了3次粪菌移植治疗,患儿腹泻症状明显好转,并恢复了肠内营养。目前,我院消化科为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的相关患儿已联合内镜中心开设相关病房,以利于及时救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促进患儿的健康恢复,为患儿和家长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