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理论的验证者

心怀感恩
创建于2023-09-10
阅读 2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九月是忙碌的季节,成熟金黄的稻穗正对着农民们的笑,鲜红嫩绿的果实也对着果农们吆喝,活泼泼的孩子们则奔跑着来到校园,用闪亮如星星般的眼睛望着老师们。使命有多光荣,责任就有多重大,惟有不懈努力,方能不愧初心。读书,一条助我迈向进步的必经之路。
在承载着新的开始的日子里,我把自己置于黑暗,置于静悄悄的深夜。深夜啃读,用这束光照亮白天的前行。这束光来自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初读书名,我暗想: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吗?耳畔响起培育“四有新人”的声音——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纪律;响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声音·······听久了“培育”和“培养”就觉得“我们”很重要,我们真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很重要,但如果只是“灌输式”“填鸭式”的培育和培养,倒不如还孩子一份自由更有益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在训练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须特别注意我所提到的‘惰性思维’——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只被大脑接收,而没有被利用、检验或与其他新鲜事物相互融合的某些观点。”“填鸭式”“灌输式”无疑是惰性思维成长的温床。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真的很重要,因为如何让知识永葆青春活力和防止只是呆滞腐化的核心在于我们教师如何教育。
这让我想起最近的一次经历。前两天去亲戚家,亲戚说她家孩子平时看起来也认真、努力,但语文学习成绩却始终不理想,让我跟孩子一起聊聊。我让孩子拿来她的语文书,我一看她语文书本上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认认真真,我只是随口问一句《落花生》的作者是谁?她却笑着说不知道。我再看看她写满字的书本,感到十分地惊讶。于是我又问:“写花生为什么作者会写桃子、石榴、苹果这些水果?”她脱口而出:“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而这八个字是她记在书上的,可她却并不知道作者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的。于是,我好奇地问:“你书上的笔记得认认真真,密密麻麻,你上课的时候怎么记这么快的呢?”她又笑着说:“我在预习的时候写得。”我又有了好奇心:“那你上课的时候干什么呢?”“我看PPT啊!”她自信地答道。但这句话,却如一块巨石一般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这不正是怀特海所说的:“囫囵吞枣地吞下太多理论知识却不理解内化只会徒劳无获。”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与活力?《教育的目的》中这样指引我们:“引入教育的主要知识既要少而精,又要尽可能地相互关联。要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并领会它们在当下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如何应用。”怀特海的理论在我所处的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是否有价值呢?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只是学生“看”“听”的课堂呢?在上《落花生》这一课时,在让学生根据内容拟定小标题的时候,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说出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我追问:“为什么是这几个小标题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确定标题的?”这时站起来流畅回答问题的学生原本灿烂的笑容凝固了,神色慌张起来。一个暑假过得,忘了老师爱追问的习惯了。这时其他同学举手相助,通过抓对应自然段的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也轻易地说出了这样拟小标题的理由,我进一步引导,这就是我们上学期学习拟小标题的方法之一——抓关键词句。但,站起来的同学对3至15自然段为什么是“议花生”,说不出自己的理由了。我笑着说:“老师知道你们预习很认真,但如果仅仅把教材帮上的文字搬运到你的书本上来,这些知识还不属于你。你所预习的内容,你能说出你的理由,能理解了,再运用出来,这才真正的属于你。现在,我们再来静下心,运用上学期学过的关注对话、语言拟小标题的方法,想一想,你会给3至15自然段拟定什么标题呢?”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默读起来,不一会,尹同学举起手,回答:“我通过抓关键句,第15自然段‘我们谈到深夜才散’,给这一部分拟为‘谈花生’。”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声。我在黑板上写下“谈”。“有没有同学从其他角度给这部分拟出属于你的小标题的了?”潘同学举起了手,回答:“我觉得这里可以用“赞花生”,因为父亲说:‘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又是一阵掌声响起,我板书“赞”。吴同学举手,回答:“我觉得根据爸爸在文中说的话,还可以用‘赏花生’,在赞赏花生的优点。”我笑着点点头,板书“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现在积极思考的你们才是真正的哈姆雷特呢,亲爱的哈姆雷特们,你们还有其他的不同的思考吗?”一直埋头默读的陈同学激动地举起手,说:“我觉得这里还可以用‘说花生’来拟标题,因为这一部分是语言描写,多处写到了‘说’。”我给他竖了个大拇指,板书“说”。我写好刚转身余同学就又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这里也可以用‘论花生’,因为爸爸带着我、姐姐和哥哥在讨论花生的好处。”我点点头,板书“论”。黑板上出现了五个不同角度的小标题,我请同学们读了一遍后,赞赏地说:“你们的思考让这部分的内容焕发了活力。了不起啊!那在这些小标题中,你觉得用哪一个更符合这一部分的内容或思想呢?”之前没有举手的同学,现在都纷纷举起了手,运用再一次发生。听了学生们的回答后,我又把“议”字写在黑板上,问道:“同学们,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议花生’,可能是从这一部分不同的人对花生的议论中,提取出来的。但这是别人的知识,别人的智慧。你们自己有理有据说出的小标题,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学习!”在鲜活的教育实践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焕发的活泼泼的生命,当所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与自己的思考关联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课堂上不是“标准答案”的答案,让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真正的发展与突破。这不再是拘泥于PPT的课堂,不再是只是看、听的课堂,不再是认认真真上的千篇一律的课堂,而是被打“破”的课堂,这种“破”犹如种子冲破泥土,小鸡啄破蛋壳,孩子们固有的思维受到了冲击,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活跃起来,课堂不再单调,学习不再枯燥,成长不再静止。
“教育是一门学习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怀特海的这句话,现在对我来说也焕发了活力,因为通过实践的验证,这样的教育更丰富,这样的教育更新鲜,这样的教育更有活力。也正是在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实践、验证理论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权利我更加的敬畏,因为教师的认知与追求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影响着所遇到的每一个家庭。惟有不断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学以致用,自己的认知定势才能被打破,追求成长的心才能被激活,也才能在教育生活中不断地体验幸福!

阅读 2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