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由于气温的升高,各类细菌、病毒也趁机肆虐,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了保护幼儿健康,希望家长们增强防范意识,并做好预防措施,和教师一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手足口💦
■ 潜伏期:通常为2-10天
■ 传播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
■ 表现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 预防措施:
1.勤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2.消毒和通风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
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 表现症状:
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
1.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必要时进行消毒;
2.使用流水勤洗手;
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5.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
诺如病毒🐚
■ 潜伏期:
12-72小时,多在24-48小时
■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 表现症状:
以轻症为主。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继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
💥夏季传染病预防五部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饭前、便后应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40-6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正确的洗手方式,请孩子参照下图。
2、注意饮食卫生
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其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
3、规律作息
夏季睡眠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
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周末白天带孩子外出游玩时,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等。
5、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控制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注意及时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1. 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
2.多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
3.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夏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用细心与耐心给孩子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