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洁
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一定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课。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不要陷入以下误区。
▶ 对现成教案的直接“拷贝”
▶ 应付检查,搞“形式主义”
▶ 借“集体备课”,制作“同构教案”
▶ 教案成了搜索网上资源后的“拼盘资料”
老师在备课时,可以赏阅优秀教师的教案,根据班级学生制作符合自己特点及班级情况的教案。这样不仅让自己更加熟悉教材,也有利于自己教学及教研经验的积累。
1.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项:
▶ 教学目标的制定
▶ 教学环境的设想
▶ 教学方式的设计
▶ 教学过程的设计
▶ 教学活动的设计
▶ 教学评价的设计
2. 改进备课的几个基本视角
▶ 让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移
▶ 注意“教”与“学”的互动
▶ “预设”要为“生成”留有余地
3. 有效备课的原则与基础
▶ 加强对教材的科学分析
▶ 做好对学情的客观分析
▶ 认识自我的长处与不足
4. 针对教学环节的基本备课要求
▶ 制定教学目标
▶ 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用好教材、丰富教材)
▶ 优化教学过程
▶ 巩固练习的设计
▶ 加强关于复习课的备课研究
5. 创新备课活动的形式
由于多媒体的不断普及,掀起了备课的改革浪潮,同时给教师在备课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力,让教学更有成效。
把握热闹的“度”,该“热闹”时才“热闹”。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
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要想使一堂课高效完美,老师们应该这样:
1. 摆正心态,自然和谐的生成,不违背规律,不拔苗助长。
2. 认真钻研教材,以生成的动态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不死搬硬套,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
3.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自我陶醉。
▶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 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 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
▶ 效果意识——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总之,每位老师要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