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爱同行,家校共育––本周的好习惯培养

麻辣后觉
创建于2023-09-09
阅读 11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雨潇潇,教育的脚步却未曾停歇,为让孩子们的周末更有意义,实现家校共育,本周辛苦各位家长继续培养上周的任务——专注40分钟的学习习惯。

中途不离开座位,保持绝对专注。

不喝水、不上厕所、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40分钟后可以休息15分钟,喝水、上厕所、吃水果等。

如果孩子专注度比较好,可以延长专注时间,比如专注50分钟,甚至60分钟。直到两个小时,120分钟,因为中考时,很多科目都是120分钟。


本周请大家和孩子一起重视——如何高效地完成作业。


       很多同学根本没有搞清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初中的学生更是把作业当成是一种“硬性任务”,只图做完了事。其实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无非就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为了让新知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以巩固。

       今天我就把我平常观察到的一些不良习惯罗列一下,浅谈其危害,看咱的孩子中招了吗?

现象一:边查笔记,边做作业


    这类学生一般是处于中上游的学生。

    一方面是有一种通过作业“展现”的欲望;

    二方面是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没有完全到位。

    此类学生一般是边做作业,边查笔记。

危害原因:

  第一,不能充分的开动脑筋,没有充分的打开记忆的闸门;

  第二,作业在“一片大好”之下蕴藏着巨大危机。


    边做边翻笔记,

    就说明了学生此时此刻的思维处于或是倾向于一种“惰性的被动”,

    而不是一种调动记忆的主动趋势。

    在笔记的帮助下做完的题,十有八九都是正确的。

    表面上一看,都是“钩钩”,

    其实学生对自己掌握的情况根本不清楚。

危害指数:五颗星

卢老师建议:

学生应该不是以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应该先把当天的课程内容复习一遍之后,

再带着“自我检测”的意识去做作业。

现象二:没有标识的作业

做作业的时候一般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毫无阻力可言,轻松动笔;

第二,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时间的堆砌,可以做出来(理科比较明显);

第三,毫无难度,知识点淡忘(英语学科)。

第四,根本做不出来。


既然有着四种情况,那就应该分门别类的来对待。

但是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无一例外的是一种对待方式

——平面化对待。

危害原因:


    第一:在复习的时候没有针对性,要么全盘复习,要么都不复习,此二者皆为极端。

   第二:意识淡化。第四种情况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因为很直观。但是第二第三种情况就会引起意识淡化的现象。因为,学生在花费大量时间,即无原则的时间堆砌之后可能做出来的题他也以为是自己会做;在翻看笔记而得来的答案也以为是自己会做,为此就开始麻痹自己“有意注意”的那根神经。在以后复习的时候,学生也会潜意识认为自己会做,不必去看。殊不知,如果继续就把第二类情况的题放进卷子当中,予以时间限定,学生的能力也就捉襟见肘了。

危害指数:四颗星

卢老师建议:

       学生需要在不同类型的题前面做好不同的标识,区分对待,立体化的管理自己的作业。比如在第一种毫无阻力而言的题目前面可以顺势画个“○”。在第二第三种情况下,就可以顺势画一个“△”。在第四种情况之下就直接画一个“x”。

现象三:边做作业,边做其它(拖拉)


这类学生基本上处于班级中下层次。

他们一般情况下会做会儿作业,玩一会儿手机;

做会儿作业就会去看看厨房;

或是做一会儿作业就要吃点零食……

这类学生的作为其实就是在培养“注意力涣散”那根神经,而注意力的涣散是中学阶段的大忌。

危害原因:


   边做作业,边做其它会让注意力分散,一来没有效率,二来作业质量不高。

危害指数:四颗星

卢老师建议:

第一:采用“三定法”,即“定向,定量,定时”。在做作业之前就把要做的事简单的罗列一下,大致有什么内容,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一旦时间确定,就在那一段时间里面心无旁骛的去实施履行。第二:外界监督。把自己的安排给周围的人汇报一下,希望得以监督。

现象四:和同学对照答案:


     这类现象广泛存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大不了的事儿。

既没有“作弊”的尴尬和内心的不安;又会提升正确率。

而“我自己做了的”永远是他们坚持这个行为的根基,

“我只是想做的更完美”使他们予以回攻的有效武器。

危害原因:


    第一,麻痹意识。

  就如现象一所说,通过对答案之后打造出来的一个正确答案,

让自己疏于对错题的重视程度,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觉得“自己本来就会”。

  第二,误导师长。

  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不能够有效采集数据,就不能够把握学生出错的方向,教师一旦被麻痹,说不定就会疏于对一个“关键性”知识的“再强调”,而一旦“强调度”不够,学生的“敏感度”就会下降,形成一个“作业做得好——考试考不好——作业做得好——考试考不好”的恶性循环。父母也会大大疑惑——我的孩子作业都是“天下太平”,怎么一到考试就“满城风雨”了呢?

危害指数:三颗星


卢老师建议:

第一:我们近期会师生共同发起对“对答案”的利弊探讨,在班上倡导一种“诚信,本我,不虚伪”的良好学风。

第二:组织监察队伍,在一段时间内加大对这种现象的监察力。

现象五:只做“硬性作业”


这类学生基本上是班级的中等生。

认为作业就是老师布置的才算是作业,

更有甚者认为只有需要上交的,动笔的才算是作业。

背书,练字儿这些就不算。

危害原因:


    中学阶段,课程的增加,课业的繁重,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肯定是不一而足的。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又是一种标准化,程式化的东西,不一定能够满足每一个同学的求知需求。在此基础上,只有能够自主去完成适合自己的“软性作业”才有可能查漏补缺。

危害指数:三颗星


卢老师建议:

第一:卢老师一直在近期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和“软性作业”的重要性。

第二:今后要加强学科“软性作业”的指导,特别是努力把“软性作业”的内容可视化,让学生可以逐一对照。

    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辛苦家长在周末认真观察孩子做作业的具体情况,梳理现象,总结原因,晓之以理,逐渐培养出一种优秀的写作业的习惯。

谁没找到自家专注的孩子啊?那天有孩子在帮我布置教室的照片墙,所以漏掉了。

      

      

      

      

阅读 11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