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医大一院成功举办山西省耳鼻喉科专科护士能力提升培训班

瑞之
创建于2023-09-09
阅读 2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山西省耳鼻喉专科护士科研水平、提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办的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山西省耳鼻喉科专科护士能力提升培训班”于2023年9月9日在山医大一院护校耳鼻喉科实验室一层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邀请到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的耳鼻喉专科护理带头人、山西省耳鼻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核心成员,会议共分为“专科护士专病专护”及“专科医技与专科护士创新教学研讨”两大版块,以学术讲座为主要开展形式。

会议伊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护士长潘乐主持开幕,科主任皇甫辉致开幕词,首先对科室护理工作表示了肯定。在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背景下,患者的护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一个科室,而是需要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护理是有温度的科学,皇甫主任建议今后可以多组织一些护理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科间、医疗机构间的护理交流与发展。

【第一版块:专科护士专病专护】

山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董金彦以“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集束化管理”为主题,从申请-筛查-手术-出院-康复-基地六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提高及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董老师以视频及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人工耳蜗患者围术期的全流程管理,并以本科室实施人工耳蜗管理的实况为例进行交流,重点突出人工耳蜗基地建设,让我们认识到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薛晓燕以“腺样体肥大患者的颜面管理”为主题,讲解了腺样体肥大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腺样体肥大发病率在儿童人群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薛老师重点讲解了儿童颜面管理的各类方法,包括去除口呼吸习惯方法、舌肌功能训练、唇肌功能训练等方法,以图文及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进行展示,同时,薛老师提到“多学科联合治疗儿童上气道阻塞伴颜面发育异常”课题研究过程,让我们也感受到专科护理的专业化和个体化。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科护士长潘乐以“慢性头晕与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为主题,从认知行为疗法的定义、发展和应用三方面进行介绍。认知行为疗法是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潘老师旁征博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将枯燥的发展过程描绘地生动形象,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认知干预-改变中间信念-转变自动思维-改变行为的结果,通过正念减压疗法、接受与承诺疗法等方式,最终达到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的统一。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康晓燕以“新生儿听力筛查及临床诊断的常用技术”为主题,围绕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展开分享。新生儿听力出生缺陷具有高患病率、高危害性和高度可干预性,因此所有新生儿都应在出生后1个月内筛查、3个月内诊断、6个月对聋儿进行干预。听力筛查主要通过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来实现,以此对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做到聋而不哑,得到康复。听力诊断主要依赖于声导抗、耳声发射、听觉诱发电位,从而使听障婴幼儿最大限度获得听觉及言语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认知发育。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杨捷以“前庭功能检查技护一体化流程建设”为主题,指出目前耳鼻喉门诊前庭功能检查室所实施的技护一体化模式,技师、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团队,护士参与制定检查康复计划,共同探讨康复及护理方案,以技护小组的形式为病人提供检查、护理、康复一体化的整体医疗服务,形成“无漏洞、无缝隙”的安全环境,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技护人员职业素质和协调能力。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常丽以“内耳科常见疾病的规范用药”作为主题,以“前庭医学常见疾病谱”作为引子凸显前庭治疗用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眩晕是由于两侧前庭信号不平衡所致,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庭功能或增强前庭代偿功能来实现。常丽护士将内耳常用药物的类型、作用机制及副作用形象具体地呈现给大家,使大家在原有药理学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董姗姗以“前庭康复原则及技术实训”为主题,从前庭康复的发展历程、方法及临床应用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图示与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加强凝视稳定性、提高姿势稳定性、改善眩晕症状及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四方面的前庭康复训练方法,让大家对前庭中枢系统的可塑性及代偿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刘爽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为主题,从疾病概述、加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应用及评价四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享先进案例与相关研究,使大家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有效减轻鼻内镜手术患者的疼痛感及不适症状,使患者更好更快地康复,但由于其实施过程需要循证医学的支持及多学科协作,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充分考虑医院实际情况及患者个体情况,以此凸显耳鼻喉护理的专业化和个体化。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护士长郑智英以“舌下免疫治疗患者全流程管理”为主要内容,重点讲解了舌下免疫治疗的方法及健康教育。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现在变应性鼻炎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尤其现在正值蒿草流行的季节,大量患者开始频发变应性鼻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通过舌下滴药的免疫治疗方法,使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郑老师通过门诊实施的首诊教育、随访教育以及科普教育为大家呈现出变应性鼻炎防治的科学管理路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郑婷以“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为主要内容,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现状、营养筛查及营养干预三方面进行讲解。喉癌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少患者在术后存在营养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转归,这就要求我们护士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根据筛查分数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案。郑老师以“患者营养误区”为引子,重点提到喉癌患者的营养管理需要多学科相互协作、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以及个体化护理,通过三级干预进一步实现科学管理。

【第二版块:专科医技与专科护士创新教学研讨】

山西省护理学会耳鼻喉专委会主任委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侯冉以“发现身边的科研选题”为主题进行阐述,以护士的工作现状作为先导激发大家的兴趣,寓教于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研选题其实并不用大费周章,而是需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以及善于思考的头脑。比如体温测量是我们护士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基本工作,然而就是在这项习以为常的工作中,我们依旧可以发现很多有意义和值得思考的科研问题。一体式防护面罩对于耳鼻喉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侯冉老师通过对此项专利的设计过程进行阐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梁广慧以“应用于鼻前庭术后止血的实用新型专利”为主题进行交流,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科研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鼻前庭囊肿患者术后容易导致出血,传统的四头带压力不稳定、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及松动移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改良版四头带应运而生,梁护士从材质、固定方式、压力及舒适度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现场演示,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创造的魅力。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何婵以“PubMed检索策略”为主题,重点讲解了一般检索及高级检索的方法。PubMed作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的文献数据库,收录了超过3400万来自生命科学期刊和在线书籍的生物医学信息,它可以说是科研人员必不可少的文献数据库。何婵护士通过步骤演示和举例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了PubMed的检索过程,同时建议我们在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可以通过组合关键词、添加截词符号和特殊符号等方式来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检索效率。

山西白求恩医院 同济山西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王清以“护理创新助力学科发展的临床实践”为主题,从护理人文创新、岗位管理创新、护理用具创新三方面进行阐述。磁性管理是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为目标的工作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文情怀,进而促进优质护理的落实。王老师以目前科室管理模式为主线,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思路拓展,让我们对管理模式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认识。除此之外,王老师还以鼻毛备皮包和双螺旋颈部引流管固定贴为例进行专利分享,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科研创新的无穷魅力。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郝晓霞以“护理创新思路的临床应用”为主题,主要从创新概念、创新方法及创新示例三方面进行阐述。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和田十二法在创新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等通俗易懂、易于推广。郝老师图文并茂,以科室专利应用及质量改善为契机,重点讲解了鼻中隔绗缝技术、气切后两用吸氧管、卡通型冰袋固定带、综合治疗台废液收集装置、外耳道冲洗针、鼻出血诊疗箱等创新思路。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郝老师最后鼓励大家要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荆璇以“临床研究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作为主题,从临床研究的特点、原则及设计方案三方面进行阐述。临床研究以疾病的诊断、病因、治疗、预后和预防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随机、对照、重复、均衡、盲法的原则,研究设计方案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荆璇护士通过文献回顾及示例的方式展现出临床研究设计的全过程,讲解方式通俗易懂,让在座的学员又一次感受到临床研究的魅力。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技师吴佳鑫以“耳石症的康复治疗”为主题进行阐述,耳石症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具有自限性和易发性。吴老师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大家展示耳石症患者的眼震特点,并以此为基础,重点讲解耳石症复位方法,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呈现了主要康复思路。与此同时,吴老师建议我们在复位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复位手法。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何鹏飞以“围手术期患者嗓音康复训练概述”为主题进行交流,重点讲解了病理性嗓音的致病因素、病理生理学基础和治疗康复方法。嗓音作为语言的载体,成为人类的第二张面容,嗓音的产生和调控过程涉及动力、振动、共鸣、构音和调控系统等方面,面对嗓音疾病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临床工作者必须具备极高的诊疗技术。何老师以图文并茂及现场演示等方式,将嗓音训练方法描绘地通俗易懂,让我们都能轻松掌握最基本的康复技术,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专业化的康复指导。

近7小时的会议为参会人员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使每位参会学员在既有的耳鼻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不少新的思路与创新点,会议现场氛围高涨,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无论是学术交流、成果分享,还是科研实践,都包含了相关政策、专科前沿、MDT、循证护理等最新理念,融入了“十四五”规划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补短板弱项、坚持改革创新发展的四大基本原则,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使得耳鼻喉专科护理能够越走越坚定。


阅读 2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