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仅有“爱”远不足以支撑我们期待的孩子的成长天空,甚至,“知常,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十六章》)。所谓,“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阴符经》)。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唯一的途径为“爱与榜样”。于痛苦中自省,于自省中自助,于自助中自尊自强。终究我们因孩子而成长,但不为孩子而成长,因为成长是我们本在的喜悦。致敬前进中的父母!
以下转载的是在一位2个儿子的爸爸在家长课堂后的总结。深刻的反省,深情的父爱,值得阅读!
【转载】《以戒为师,见自我》总结
彭梓涵、彭彦临 爸爸
当我第一眼看到今天杨老师要给家长们讲解的《以戒为师,见自我》的课件题目时,还以为接下来会有一堆“高大上”等着我们,没想到杨老师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从社会热点直切议题,给我们举例分析了“九江男孩事件”和《我不感谢妈妈》的作者小神童杨锦麟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及认知。透过事物的表面来看清内在本质,给予了我一个又一个“震撼”。
九江男孩的妈妈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辞职在家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友善热情、阳光乐观、乐学好学、锐意进取的“别人家的孩子”,甚至不惜“托关系、找门路”为孩子各种荣誉加身,想以此能帮助孩子打开更多机会的大门。她片面地认为孩子和自己想要的一样,下意识把孩子当成了她的“替代品”。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孩子选择了隐忍,幼小的心里多么渴望绽放,但与日俱增的各种压力长久得不到引导和释放,终有一天,老师的批评成了压倒他脆弱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堪重负的他选择离开那熟悉又陌生、热爱又憎恶的世界,如此决绝,让大家十分意外,冷静下来却又感理所当然。不禁让人掐腕叹息、悲愤不已!此时妈妈还没有意识到孩子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家庭要负主要责任,竟一门心思想着告倒孩子的老师这个“罪魁祸首”,以告慰孩子在天之灵。这是典型的消费者思维,不从自身找问题,错全在别人。
另一名网红小作家6周岁1年级的杨锦麟同学在网上发布了《我不感谢妈妈》这首小诗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大家为其惊为天人的写作能力叫好的同时,也从诗里的字里行间读到了无奈与悲哀,一边是妈妈那无处不在的“爱”让他不敢懈怠,学习上小有所成,另一边是自己无处安放的“心”——我该感谢妈妈每天坚持不懈的辛勤付出,还是讨厌妈妈总是“毫无人性”得鞭策和敲打,矛盾纠结可见一斑,长此以往天才少年还能有好的向往和前程吗?对生活对未来失去热情、抑郁是必然的。逼迫和诱哄只会让孩子叛逆和迷失,甚至会对世界失去信任,难以发展好的人际关系,多么可怕的后果。据说妈妈还是一名大学教师,感到“小有成就”的她肯定还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不知“危险”已悄悄来临。这里妈妈看不到问题又或者是假装看不到问题,这也是消费者思维模式。
都说以史为鉴,今天我们以戒为师,见自我。回想起平时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不由的惊出一身冷汗,如出一辙啊。平时在一旁做个看客“理直气壮”地催着孩子学习成长,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妄心)就棍棒相加,总觉得是孩子不够努力甚至认为太笨了,而不是从我们自己身上找问题,典型的消费者思维。一个鲜活的生命,最需要的是父母行为上的正确示范和心理上的理解支持。做个经营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孩子身上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才能助力孩子。上面的事例证明:知识和经验不等同于智慧,过去我们执着得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多么的单纯且幼稚的想法,人生系统是由阴阳一体两面组成的,阴代表的是软件包括信念系统、心理是看不见的一面;阳代表的是硬件包括身体组织、行为是看得见的一面。我们人日常的一个行为(阳)背后往往是由看不见的信念(阴)决定的。因此要想有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结果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信念系统与之相匹配。过去的我害怕面对问题,也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一直是个消费者的思维模式,现在我要以身作则当个经营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承担百分百责任。我想这就是杨老师今天给我们上这堂课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