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大班

涵宝麻麻
创建于2019-04-23
阅读 8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主题说明
活动主题前审议
主题思维导图

  大班段教师经讨论发现幼儿对于小学的生活特别感兴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在亲身探索观察,我们把小主题“小学,我来了”作为重点,并新增了艺术“我眼中的校长”“给校长的一封信”亲子活动“自制作息时间表”等内容。

   本主题以“消除入学担心”为行动线索,以敢于积极应对,深层了“1.小学我来了”,2.“小学怎么样,”3“学做小学生”三个层次的主题脉络。

主题目标

  1.在比较中了解小学生活与学习的特点,具有初步的任务意识和时间观念,积累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时间和行为能用多种方法主动做好自己的事。

   3.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愿意主动为适应小学生活而努力,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自信和自豪。

再构思维导图
小学怎么样

  活动从绘本切入,幼儿联系自己的体验大胆表达出对上小学的担心或向往接着开展有增对性的实地采访调查访谈活动,尝试比较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在亲身了解事实的基础上逐步打消幼儿对上小学的担心。

学做小学生

    第二个层次“学做小学生”,可细分为“书包好朋友”和“时间小主人”两条线索。“书包好朋友”是幼儿尝试管理自己的物品。从“管理文具”活动开始,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小学生使用的物品与幼儿园的不同,并在整理过程中积累管理自己物品的经验,形成初步的自我管理意识。“时间小主人”是幼儿尝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依托绘本阅读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具象起来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时间的宝贵,明白珍惜时间的意义,体会到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带来的好处后,注意逐步养成不拖沓、会计划、能统筹时间的良好习惯。

整理书包

我设计的书包

争分夺秒

课间十分钟

上学歌

和爸爸妈妈制定一日生活作息表遵守时间安排

小学你好

第三个层次“小学,我来了”,是幼儿对自我行为的初步管理和对渴望上小学情感的升华。活动从对行为规范的讨论切入,以“班级公约”为载体,借助主题前期活动中积累的关于小学生活的经验。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小学生应该做到的,该如何坚持做到,还有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怎样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等。在层层挑战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克服困难后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体验到只要努力成为小学生并没那么难,从而产生开开心心上小学的积极情感。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泉溪小学,为幼小衔接上了生动的一课。观看小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并体验了晨跑、足球的魅力和小学课堂带给我们丰富多样生活。孩子们送给校长一封信并和校长、小学生进行对话近距离的交流;泉小校园整洁干净,红领巾讲解员一边带孩子们参观一边讲解了食堂、小山坡、竹木创新实验室等具有代表性。孩子们的目光无不被吸引。

我眼中的校长

参观小学

给校长的一封信

幼儿园VS小学

我是能干的“小学生

我们的主题墙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具有了初步的任务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知道时间的概念,能够珍惜时间。通过对小学的了解,孩子消除了

对小学生活的担忧,并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愿意主动为适应小学生活而努力,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自信和自豪。

阅读 8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