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分析
现在开学一个星期,正是能反映新生是否适应学校生活的时候,不适应的会达到矛盾高峰期,适应的接下来会“渐入佳境”。相当一部分新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里,都需要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
从社会心理学来说,人到新的社会环境中的适应性一般划分四个阶段:
一是初期阶段,她清楚在新的环境应该怎样做,但在潜意识中因为种种原因,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或应有“更好的环境与归属”,而不能承认、接受,甚至排斥当下新环境的价值,以至于总能敏感地发现这里不妥、那里不妥,百般挑剔,千般委屈,万般游离。
二是容忍阶段,经过初期阶段的磨合与挣扎,她与新环境对于彼此之间的价值体系和行为都会有一定相互宽容的态度。
三是接纳阶段,在新环境承认她也有一些“狂妄自大”的资本与理由,允许她只要不违背原则和底线就行的前提下,她也认可新环境的价值体系与“游戏规则”。
四是同化阶段,她与新环境的价值体系渐渐融合、化二为一,甚至她在新的环境下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新环境也乐于力捧她为自己的“红人”。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孩子的当下情况,判断孩子是否真正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第一种可能,或许孩子从小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习惯了家里的优越环境,认为当下的住宿条件实在太差,而无法一时“屈尊”。
第二种可能,或许孩子本身“自带光环”,有强烈的优越感,认为室友来自“穷乡僻野”没什么见识,自然无法接受“猪一样的队友”。
第三种可能,孩子或有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缺乏自信与社交技能,容易敏感多疑,不由自主地紧张、害怕,以致爱猜测别人的看法,并过度在乎“别人的看法”(实际是自己的猜测,从不向别人求证),把焦点放在“别人会对我怎样”,而不是“我如何去做好当下的事情上”。
因此,要让孩子顺利从初期阶段过渡到容忍阶段、接纳阶段、同化阶段,需要家长与孩子注意以下事项:
1.家长需要明白,孩子的社会适应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自身情况与努力程度,以及父母的配合。如果父母充分理解、全然接纳女儿的感受,并加以适当引导,那女儿会大大减少适应焦虑,最终会回归到正常轨迹。
2.女孩子需要明白,无论你小学、初中是多么的“牛”,那都成了“历史”,现在到了高中,要有全新的认知思维,对自己的中考结果负责,对当下的学习环境负责,集体生活总有一天需要面对。如果不甘心、不服气,“挑刺”新环境,只会加重自身压力而适得其反,理性的方式是淡化环境要求,主动适应高中生活,认可学校的价值体系,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激化自己如何追求梦想,以好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优势”所在。
3.让孩子接受家里与宿舍的差别,人不能一辈子呆在父母的舒适窝里,这中间有一个“上下浮动”的过程。即自己的舒适窝是父母打造的;现在去学校住宿的目的不是为了舒适,而是为了理想去“吃苦”,顺便打造将来属于自己的舒适窝;当自己完全独立了,才能掌控自己的舒适地带。
4.让孩子别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多看看室友的优点所在,多有意向室友示好,如多与室友分享开心的事情,这样人容易在轻松的氛围下融洽关系。
5.至于因为不适应集体生活而走读,这是万不得已下的选项。这样,虽然能让孩子有一个温馨的过渡,在改善睡眠、搭配饮食、调节心情等起到短暂的促进作用。但是终究还是要适应集体生活的,如果长期逃避集体生活,会大大弱化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得不偿失。